目前分類:保健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失眠不只傷身 更傷害人際關係 

 更新日期:2011/01/31 19:01 蔡沛琪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綜合報導】據統計,英國有3成的民眾飽受失眠之苦,長期失眠與憂鬱症、缺乏抵抗力、心血管疾病等有密切相關,而最近的一項英國報告更指出,失眠者的人際關係較差,注意力也較不集中。
這份報告是由心理健康基金會(Mental Health Foundation)所發表,有6800位民眾線上參與調查,報告指出,失眠和人際關係差、精神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相關,報告呼籲加強醫生訓練,以辨識出相關症狀。
有關人際關係的問題,報告顯示,失眠者和一覺好眠者有很大的差別,失眠者比起睡得好的人,有人際關係問題的機率高出4倍,容易感到沮喪與缺乏專注力的機率均高出3倍。
研究者、心理健康基金會資深研究員羅伯山博士(Dr Dan Robotham)表示,人們可能會困在睡不好的循環中,睡不好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進而導致睡得更糟。他表示,如果能提升睡眠品質,就能有效打破這種循環,「這點極為關鍵。」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睡眠中心的艾絲比(Colin Espie)教授表示,民眾不能忽略睡眠問題的影響,因為那關乎個人的健康、經濟和每天的心情。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文章]

牛奶、優酪乳的真相 ~~

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及糖尿病的確實證據~太重要了(轉寄告知)

千萬不要把牛奶、優酪乳當好東西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數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

 

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我把該新聞轉發給一些朋友看。

 

我想測試一下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遂問:“你知道奶牛為什麼會一直產奶?”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產奶能叫奶牛嗎?”我問:“請問你是否常產奶呢?”“怎麼可能?”我笑了,說:“人是只有懷了小孩才會產奶的。但牛跟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哺乳的意思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

 

“不停地懷孕生小牛?”她吐吐舌頭,說:“怎麼可能呢?”我說:“確實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時候都能懷上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聞所說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

 

 

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用於懷孕。小牛出生後就會被關進小木箱裏,餵以毫無營養的飼料,不能動彈,以保證人們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媽媽就被千方百計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

 

我常想起BBC製作的一個畜牧業的專輯:奶牛在鏡頭前走過,一步三跛,好像所有關節裏都埋了一根針。我想,人們即使是心如鐵石,認為那些動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無關係,但希望自己能從這些病態的牛隻體內吸收到什麼營養和健康,那已非緣木求魚,而是飲鳩止渴了。當然,在商業廣告中,你會被告知飲鳩的各種好處。

 

 

許多人認為牛奶能補鈣,但眾多實驗和資料顯示,牛奶內含有鈣,但人體是很難吸收的。喝牛奶,往往還會讓體內的鈣質流失得更快。其實許多蔬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黃花菜、蘿蔔纓、莧菜、雪裏蕻、薺菜、香菜(芫荽)。

 

 

不必等春暖花開,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更關心蔬菜和糧食吧!

 

 

牛奶的謊言在中國還要維持多久 ???

 

 

資訊技術已非常發達的今天,中國人得悉事實的真相是並不困難的,但真相一旦傷及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問題則絕非簡單。

 

 

T.柯林.坎貝爾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來,營養學有突破性進展,關於牛奶的研究已累積大量文獻,下面我信手拈幾則關於牛奶致癌的研究報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臺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牛奶中的激素物質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2004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報告。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調查發現,牛奶對乳腺癌的促發有很大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IGF-I)的水準,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 國男性 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物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優酪乳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優酪乳的調查對象的人.52倍。

 

 

在此,我很樂意講一個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與讀者分享。

 

英國地質化學家簡·普蘭特五十歲的時候患乳腺癌,雖然經過無數次治療,十年間癌症總是不斷回來與她作伴。當第五次復發的時候,一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硬塊長在她的脖子上,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絕望而又堅強的普蘭特教授不再相信醫生,相信醫生也沒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

 

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閱讀最新的醫學論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過中國,那時中國農村婦女不喝牛奶而幾乎沒有人患乳腺癌,從而得到啟發,戒掉每天必吃的兩盒優酪乳,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腫瘤在六個星期之後奇跡般的消失了。

 

普蘭特教授是英國地質局的首席科學家,同事們目睹了她反復患病到痊癒的曲折過程。當同事們的親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時候,都紛紛來向她求援。普蘭特教授通過改變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癒。

 

為什麼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夠治癒癌症?普蘭特教授下功夫進行研究,她得出結論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當然就很厲害了。她認為牛奶的危害比香煙還嚴重。

 

 

善良而樂於助人的普蘭特教授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課題,特意寫了兩本書《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與乳腺癌教程》,還創辦了宣傳網站,網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流覽。

 

 

美國著名醫學教授新谷宏實(美籍日本人)經過四十多年的行醫實踐,以醫療實證為依據,充分證明牛奶會導致婦女乳腺癌。

 

他發現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愛喝牛奶的女人。新 谷宏實 教授在當代醫學史上有突出貢獻,他創造了醫治無數癌症,而沒有一例復發的醫療奇跡。他有什麼法寶能夠使每一個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再復發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訴人們,他的法寶就是在患者作了腫瘤切除術之後,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魚蛋。

 

 

牛奶為何會導致多種腫瘤病變?美國康奈爾大學 終身 教授坎貝爾是癌病學的研究權威,特別在致癌學研究領域有非常突出的貢獻,曾被美國癌症研究所授予“終生研究成就獎”。他的研究給人們找到了答案。坎貝爾證實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其致癌能力甚至超過化學物質。他說:

 

“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哪些蛋白質有比較強的促癌效果呢?

 

一個是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占牛奶蛋白組成的87%。這種蛋白質促進各階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進入細胞,使更多危險的致癌物衍生物結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變反應,使得細胞突變為原癌細胞的可能性增大,這些細胞一旦啟動,就會形成更多的腫瘤。”

 

 

牛奶致少年兒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於篇幅本來不想談這個問題,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終身難治,一個孩子一旦變成 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後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賴外源的胰島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談。牛奶是如何使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作過論述,我把論述摘錄如下:

 

“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種破壞性的、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中。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艱難的經歷。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種疾病和我們的膳食有關係,特別是我們每天攝入的乳製品。牛奶中的蛋白質誘導I型糖尿病的發生,很早就見著於文獻。其過程很可能是這樣的:

 

嬰兒接受母乳餵養的時間不長就開始喂以牛奶蛋白質,很有可能是嬰兒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質。

 

牛奶進入小腸後,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

 

對於某些嬰兒來講,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於是這種原初蛋白質的氨基酸小鏈或片斷就存留在小腸當中。

 

這種沒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質片段被吸收進了血液。

 

免疫系統識別了這些片段,將它們作為外來的入侵者,並開始破壞它們。

 

不幸的是,這些蛋白質片段和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完全相同。

 

免疫系統喪失了識別牛奶蛋白質片段和胰腺細胞的能力,並開始攻擊兩者,導致兒童的胰島素生成功能的破壞。

 

12個國家的14歲以下兒童中,牛奶攝入量與I型糖尿病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好的線性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牛奶攝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蘭,I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時,牛奶的平均攝入量芬蘭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這一數值是非常低的。”

 

針對牛奶危害兒童健康問題,1994年美國兒科協會強烈建議:如果家族成員糖尿病比較常見的話,那麼這個家庭中出生的嬰兒最好兩年內不要服用任何牛奶。

 

在此我要特別強調指出,牛奶除了導致癌症和糖尿病外,還會導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貝爾說:“科學證據確鑿無疑,研究結論令人震驚: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機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奶農,奶場主,乳製品企業的員工,牛奶是他們的飯碗;奶品製造商,奶品銷售商,奶品包裝商,牛奶是他們的搖錢樹。他們又怎麼能面對這樣的現實呢。

 

我也不希望這是事實。可是令人沮喪得很,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夠證明牛奶沒有危害。

 

 

談到牛奶的無情現實,坎貝爾說:“我本人是在奶牛場長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長大的,我很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須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

 

 

牛奶越喝越缺鈣

 

 

這個問題可以講兩點。

 

(一)牛奶含鈣並不高。 100 牛奶之中含鈣110豪克,而 100 海帶鈣含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菜、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克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隨便挑一種綠葉蔬菜,鈣含量都不會低於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會缺鈣。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為西瓜比芝麻大。人們選食物補鈣,假如面前有海帶、豆腐、牛奶,人們很可能徑直選牛奶,而不知道選擇價廉物美、含鈣豐富的豆腐海帶。是人們智商不如孩子嗎?不是,是人們誤信一句每天都在重複的謊言“牛奶補鈣”。

 

(二)喝牛奶反而會缺鈣。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個國家——美國、芬蘭、丹麥、瑞典,缺鈣最嚴重。在這些國家發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厲害的美國婦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質疏鬆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鈣。西方科學家在非洲調查,發現非洲斑圖婦女從來不喝牛奶,鈣質的獲取完全來自蔬菜。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10個子女,每個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親們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鈣,但斑圖婦女並沒有缺鈣。

 

三十年前中國人很少喝牛奶,特別是農村人口從來不喝牛奶,而缺鈣的情況聞所未聞。八十歲的老農民能挑很重的擔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堅。

 

從上述事實可知,正常飲食五穀蔬菜的人根本不會缺鈣,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現缺鈣。因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體液、血液變酸性,呈鹼性的鈣元素便從骨頭裏溶出來,以中和酸性,鈣完成使命後,變成廢物從尿道排出來。鈣這樣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體質越嚴重,鈣流失就越厲害。可見,越喝牛奶越缺鈣。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這句話似乎說得太過分。但是在中國而言,這句話絕對不會錯。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上有大量鮮奶,乳汁濃郁,沒有摻水,走近牛奶就能聞到飄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說這樣鮮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對的。然而,中國的奶品市場哪里有這樣的鮮奶呢?中國市場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確實牛都不能喝,甚至會把牛毒死。

 

愛丁堡的約翰·湯姆森曾用孿生小牛作試驗,一隻喂鮮奶,另一隻喂加過工的奶,吃鮮奶的小牛生長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內死亡。試驗重複了很多次,都是同一樣的結果。

 

國際知名營養學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選擇健康》中說:“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犢會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熱殺菌過的牛奶餵養的小牛犢通常在八個星期之內就會死掉”。

 

 

著名醫學家新谷弘實在《不生病的生活》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銷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來哺育小牛,那麼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

 

科學家研究認為,加工奶經過均質化工藝和高溫滅菌處理,乳脂和生物?被破壞,並變成了有害物質。這樣的奶實際是一種“變質物”。牛吃了吸收不到營養,並會慢性中毒,不久就會死亡。

 

 

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例如大米、小麥、甘蔗原本是很好的營養食品,但經過多道工藝加工成精大米、精麵粉、精白糖之後,就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會致人糖尿病。又如,植物種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是人體非常需要的營養,但如果將植物種子中的脂肪用壓榨法榨出來,脂肪就變成嚴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國政府建議人們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過 25 ,無論是從動物、植物裏加工出來的油都是一樣。

 

 

食物保持天然狀態越完整,營養就越豐富,而對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對營養的破壞,甚至會把好的食物變為毒物。最好的牛奶無疑是那種加工少、沒有摻入飲用水和化學物質、保持天然原狀態、溢出天然奶香的製品。

 

 

中國奶業的乳製品的加工已嚴重背離食品應盡力保持天然營養的原則。乳製品的加工程度實在令人不安。走進超市就會明白一切。“蒙牛純牛奶”含蛋白質 2.9 ,是市場上含蛋白質最高的唯一品種。蒙牛牌其他品種的乳製品含蛋白質一般只有 1 ,其他品牌的乳製品含量恐怕更低。我不得不為之稱奇,歷來被人們視為含蛋白質高因而營養高的牛奶,其營養價值竟然低於白菜。白菜含蛋白質 1.5 ,比含蛋白質只有 1 的牛奶高50%的營養,並且白菜的鈣含量也比牛奶高。喝牛奶不如吃菜。

 

 

再看看奶品中的化學物質。據廠商在包裝上赫然明示的就有二十多種:阿斯巴甜、氨賽蜜、庫拉索凝膠、FOS|IMO、卡拉膠、檸檬酸、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單硬脂酸甘油酯、三聚磷酸鈉、紐紅、紅麴紅、苯丙氨酸、活性益生元、低聚糖、乳化劑、水分保持劑、增稠劑、酸度調節劑、日落黃、香精等等。如此之多的人造化學物質,真的能吃嗎?

 

現在據奶品廠商宣稱他們的牛奶經過1100道工序。難怪市場上乳製品五花八門:高維高鋅奶,高纖高鐵奶,高鐵高鈣奶,高鈣高鋅奶,高鋅高纖奶,“特侖蘇奶”,“雙蛋白奶”、“舒化奶”,“雙核奶”,“兒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鈣奶”。即使是能吃的好東西,經過如此折騰,還能吃嗎?!    

20066月蒙牛乳業與中國奶業協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國家學生飲用奶計畫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共同發起公益一個行動:“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即便牛奶沒有危害,喝一斤市場出售的牛奶,僅能獲取 5 蛋白質,豈不把人餓死,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違抗自然遭天譴

 

大自然創造萬物與生命。每一種有生命的物種都有天然的生存法則,如果違反,必然衰亡。

 

各種天然動物都按照自然律進行飲食和生活,所以能夠精力充沛地活著,活到自然死亡。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20180歲,但是,人總是自作聰明違反自然規則,因而人總是過早死亡,沒有活到自然天年。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產奶。每種動物的乳汁都是專門用於哺育自己的新生後代,沒有一種動物過了哺乳期之後繼續飲食乳汁,更沒有一種成年動物要喝另外一種動物的奶。

 

人類嬰兒長到兩三歲時就應當徹底斷奶。母親停止分泌乳汁和嬰兒體內的乳糖脢徹底消失的生理變化,精確地發生在同一時期,足見這是大自然的安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然而,不少人偏偏要違抗自然,並荒唐地要喝另外一種動物(牛或羊)的奶。因而這些人遭到天譴。

 

由於人的腸胃裏缺少乳糖脢,喝下牛奶之後的結果是:不能消化,牛奶的蛋白質殘留在人的器官內,成為病菌絕佳的繁殖場所,由這個原因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剝奪嬰幼兒的生命。牛奶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代謝紊亂,常常引起濕疹、哮喘等過敏性的疾病。更為嚴重的是,引發可怕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

 

牛奶中存在的一種天然激素IGF-1,是大自然賜給小牛崽的特殊禮物,很利於小牛崽快速成長而又不影響小牛崽的健康,但是人吃到這種激素就會貽害無窮:早熟,笨腦,短壽,促發各種癌症。請看下面的分述:

 

(一)性早熟。喝奶越嚴重,孩子越早熟。小女孩五六歲就來月經,小男孩的雞雞卻很小很小。據重慶晚報報導:市兒童醫院性早熟門診1990年代初,每年收治性早熟患兒二三十例,到1998年約300例,2004年達到1000多例,2007年將接近2000例。

 

(二)笨腦。國際著名腦開發專家七 田真 先生在《從胎內開始的育兒》中說:牛奶不僅會對身體,並且還會對大腦起到壞的影響。生下來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閉,或是不會說話,大部分來自於這樣的原因:懷孕中的母親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

 

國鮑爾曼 博士1980年發表論文《牛奶與思維障礙》,介紹了牛奶對5位精神病人的損害案例。患者多年來意識錯亂,情感冷漠,記憶減退,心理效率低,思維偏執,體力下降,易疲勞,其中兩人被迫住院治療。但一旦停食牛奶後,四人痊癒,一人病情好轉。

 

(三)縮短生命。天然激素IGF-1刺激細胞分裂繁殖,無疑將使細胞提前衰老死亡。雖然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長得高一點,高23釐米,但是,這是用生命作出的交換。

 

(四)激發癌細胞。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 可以刺激所有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幾乎與每一種癌症都有關聯。科學家研究認為,人類直接由牛奶中吸入激素IGF-1後,從此體內各種細胞自行生產IGF-1激素,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後果。

 

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力證明牛奶不適宜人類。人類的體內有五千多種不同的活性脢,幾乎可以消化所有食物中的糖分,但是,人體卻唯獨缺少乳糖脢,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許多人一喝牛奶就嘔吐,腹瀉,消化道發病。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兒長期患腸道疾病,糞便連綿,到幾個大醫院求診無效,但停食牛奶之後,很快痊癒。

 

附言:

 

關於牛奶危害健康的觀點,早就有權威的文獻。我看過的兩本書中講得很詳細、很有說服力。我早就不喝牛奶了,只喝豆漿,身體更好了。

 

這兩本書是:一、《中國健康調查報告——膳食與疾病關係的驚人發現》(美國坎 貝爾 博士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即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的巔峰之作)。二、《洪昭光“健康聖經”大覆》(上海中醫學大學教授潘朝曦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問題在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對主流“權威”的衛護,使這些書及其科學研究成果的傳播受到壓制。科學問題可以爭論。我相信,謊言終究掩蓋不了事實真相的。——王榮鈞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例如大米、小麥、甘蔗原本是很好的營養食品,但經過多道工藝加工成精大米、精麵粉、精白糖之後,就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會致人糖尿病。
 
又如,植物種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是人體非常需要的營養,但如果將植物種子中的脂肪用壓榨法榨出來,脂肪就變成嚴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國政府建議人們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過 25克 ,無論是從動物、植物裏加工出來的油都是一樣。
 
食物保持天然狀態越完整,營養就越豐富,而對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對營養的破壞,甚至會把好的食物變為毒物。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日本的藝能界流行一種“白湯”排毒法!
日文的“湯”就是熱水, 而“白湯”就是什麼都不加的熱水!
這種療法源自於印度的阿育吠陀(Aayurveda) , 藉由喝溫熱的水讓身體熱起來
達到和用芝麻油按摩讓身體熱起來同樣的效果!
由於實行起來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做得到, 也不用花錢
因此由藝人千葉麗子推薦之後, 許多藝人紛紛仿效, 成為一股風潮!


先說說喝熱水具備哪些效果吧:
1. 促進新陳代謝
喝熱水不僅能夠刺激腸胃蠕動, 也能促進腎臟肝臟等器官的活動!
維持擔任排毒重責大任的器官的活性, 讓血液能夠更輕鬆的運輸氧氣與養分到全身, 促進新陳代謝!

2. 調整味覺
開始喝熱水, 會感覺到溫水的甜味! 慢慢的你會對於食物的味道越來越敏銳!
稍微吃一點就會有吃了東西的實感, 進而避免暴飲暴食!

3. 排出毒素
熱水能夠溫暖內臟器官, 促進消化, 讓囤積在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
除了有利尿作用之外, 因為體內水分的調節, 更能夠改善便秘! 此外也能加速排汗, 達到良好的排毒效果!

4. 賦予滿腹保足感
和一般的水比起來, 喝熱水需要花時間一口一口慢慢喝
因此更能夠獲得滿腹感! 在吃飯的時候搭配食物一起喝, 更能夠增加飽足感!

5. 幫助消化
經常暴飲暴食會影響消化, 並讓無法消化的食物開始囤積在體內!
熱水可以刺激胃的蠕動, 幫助消化, 並幫助囤積的老廢物質順勢排出!

6. 沉澱心情
除了身體機能的調整之外, 喝熱水也具有精神層面排毒的功效!
慢慢的喝杯熱水, 能夠緩衝一下忙碌的工作, 消除壓力, 讓你神清氣爽!

根據阿育吠陀(Aayurveda)的說法
影響人類身體與精神健康的元素可以從風, 火, 水三種元素來看!
頭痛, 肩頸酸痛, 失眠, 肌膚粗糙, 便秘等都是因為火的元素失調的關係
追究原因就是身體“太冷”! 夏天經常吹冷氣, 吃冰的東西, 內外夾攻
這時候喝熱水就是一種均衡的消化劑!

雖然喝熱水排毒非常簡單, 但也不是隨便喝喝就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喔!
在喝法上還是有些講究的:
1. 早上起床喝一杯熱水
早上起床喝一馬克杯的熱水, 水溫在不要燙口, 能夠順順喝下的溫度最好!
能夠溫熱內臟器官, 溶解體內的老廢物質, 加速排出! 讓一天有個神清氣爽的開始!

2. 一天喝1.2~1.5公升的熱水
任何東西過量都不好! 雖然喝熱水沒有副作用, 但是以為這樣而狂飲的話
反而會造成多餘的水分在體內囤積, 新陳代謝惡化, 成為寒冷體質, 進而容易肥胖!
一天1.2~1.5公升的量最適中!

3. 一次一點點慢慢喝, 不要牛飲
不要在渴的時候咕嘟咕嘟狂飲, 最好是每次半杯小口小口慢慢喝!
1~2個小時喝一杯左右的量! 不要燙口的熱水, 溫熱就可以了!

4. 入浴後水分補給
洗完澡後, 喝一杯溫水(和體溫差不多的溫水), 補充流失的水分!
這時候好不容易藉由泡澡讓身體溫熱起來, 最好避免喝冰的東西, 讓身體冷卻!

經過日本許多明星的實踐證明
熱水排毒法能夠提升基礎代謝
讓身體覺得輕鬆舒暢, 改善便秘, 排出老廢物質, 進而達到美肌與瘦身的效果!
這種不花錢的健康排毒法, 還不趕快試試?!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epaper.aspx?Unid=201026                   99.9.3.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綠活飲食觀】吃素寶寶 頭好壯壯
 
前幾天家中的寶貝開始上幼稚園小班了,很多家長對於他竟像大班兒童般高壯欣羨不已,頻頻詢問飲食祕方的結果,才發現他是「吃菜的」素寶寶!其實這也該歸功於內人堅持餵上一年母奶的辛勞,以及從小不讓寶寶養成吃零食或糖果的好習慣。
 
由於少子化的結果,許多家長都想給小孩最好的成長條件,且深怕寶貝輸在起跑點上,於是爭相打聽最知名或昂貴的嬰兒奶粉,殊不知老天恩賜最佳的嬰兒奶正是母奶。
 
所以六個月內的嬰兒,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都應該以母乳為主。若是母乳不足,國外的作法會建議餵食嬰兒專用配方的豆奶。事實上,豆奶已有一百年的歷史,且在美國占有五分之一的市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證實豆奶中的大豆異黃酮並不會對生長、發育或內分泌方面有不良的影響,反而嬰兒對大豆蛋白過敏的機率小於牛奶蛋白。
 
六個月到一歲大的素寶寶,副食品可從稀飯、米粉、麥粉、豆腐泥、豆泥、蔬菜泥及水果泥開始嘗試。豆腐泥和豆泥可提供足量的鈣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蔬菜泥(尤其深綠色蔬菜)可提供鈣質及鐵質;水果泥則可提供多種維他命及微量元素。
 
一至兩歲的幼兒可開始嘗試一般大人喝的豆奶,一些發酵過的豆類製品像味噌,以及酵母菌發酵的麵包。兩歲以上的幼兒飲食則可與一般大人相同。
 
父母其實不用擔心寶貝的營養問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和美國營養學會已證實純素飲食可促進嬰兒正常生長。美國田納西州針對四百零四位四個月到十歲大素食孩童的研究,結果也發現這些嬰幼兒及孩童,不論是身高或體重,相較於一般小孩一點都不遜色。
 
其他的研究也指出,全素幼兒在維他命D、鐵、鈣及蛋白質等營養素方面,和其他小孩比起來並無差別。反而完善的全素飲食,已經被證明對小孩日後的發展有良好的影響,包括降低缺血性心臟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風險。實驗也證實,蔬食會使動物更活潑、更愛運動。國際智商協會也發現,蔬食小孩的平均智商比一般小孩高五分。
 
其實,全素飲食的成功祕訣還在於食材的多樣性,所以多讓小朋友嘗試各種食物,您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小朋友愛吃的蔬果,種類可以這麼多,數量可以這麼大。當每天看到寶貝準時排出金黃色成條的便便時,您就知道他吃的是對的食物。
 
其實,飲食是一種習慣,肉食絕非兒童的本能或天性。讓小朋友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父母所給最珍貴的禮物!
 
 
聚焦360度專訪_關鍵飲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e8MeAtZWOM


 
博客來網路書店_關鍵飲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2684
 

金石堂網路書店_關鍵飲食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4110496262&Actid=wise&partner
 
素食是健康 博愛 和平 高雅的生活方式
Be Veg. Go Green. To Save The Planet!
吃素  環保 來救地球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腦旁放一杯熱水

嗯~~~~常在電腦前的你可以試試看喔!!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唷

在電腦旁放一杯熱水
各位網友們是否也有眼球乾澀、視力模糊等現象呢?

其實這是很多「電腦族」的通病喔!這是因為很多人因工作的需要,例如:網路公司或是文書處理者,還有兒童沉迷於玩電腦遊戲中,因為一般電腦桌非專為兒童設計,螢幕較高,一旦沉迷於電腦遊戲而不知節制,就更容易造成近視加深。

因長時間緊盯螢幕,用眼過度而造成了這些視覺症候群,偶爾還會頭痛及肩膀僵硬 等 症狀,尤其是喜歡熬夜上網的網路迷,對眼睛更是一大傷害。

醫師建議經常使用電腦者,最好把螢幕調查到眼睛平視低十到二十公分,可降低眼瞼上提的機會,除了要讓眼睛多休息外,還要經常眨眼來濕潤眼睛,因為一般電腦工作者,在專注螢幕時眨眼次數會由每分鐘二十二次降至七次,不知不覺使得眼球表面淚水蒸發過多,因此乾眼症會更加惡化。

或者在電腦旁放一杯熱水,增加周邊濕度,以減輕眼睛不適的情形。

多一份保養才多一份健康喔!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護眼 維他命不如深綠蔬菜
 更新日期:2010/08/28 17:15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8日電)人沒老,眼睛先老,護眼保健食品黃色當道,主要以葉黃素、玉米黃素、β胡蘿蔔素、魚油等為主,但吃過頭會增加肝臟負擔,不如多吃深綠色蔬菜,正確用眼及適度休息。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眼睛的黃斑部是人體中最有氧化壓力的組織,美國眼科界的老化眼疾10年研究證實,補充維他命B、C、E、β胡蘿蔔素抗抗氧化指標維生素,可緩解黃斑部氧化壓力,消除自由基的傷害。
黃斑部位於眼球深處的視網膜底部,具有感光作用。陳瑩山說,視網膜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黃斑部可吸收可見光中的藍光,二者也是人體的抗氧化防線,許多研究顯示,從植物中攝取葉黃素、玉米黃素可以補充眼睛的黃斑色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指出,近幾年來葉黃素更儼然成為「眼睛營養」代言人,還出現劑量愈高愈好的迷思。事實上,除了維他命B、C是水溶性,過量可隨尿液排除,其他護眼成份不是水溶性,尤其葉黃素每天只要補充6毫克就夠了,吃多了,會增加肝臟負擔。
陳瑩山和蔡景耀指出,台灣高度近視人口居全球首位,加上長期盯著電腦、手機螢幕或者電視的過度用眼情形,使得患者呈年輕化趨勢,視網膜病變已非老人專屬,國人愛眼護眼要趁早,正確用眼及適度休息,多吃深綠色蔬菜、全穀類、黃肉水果如柑橘、豆類等護眼食物。990828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哪些蔬菜不能吃?
 
我們平常常吃的蔬菜裡面,要注意以下的訊息,否則不知不覺會吃了對身體有害的蔬菜,那可就不好玩!
1.發芽的馬鈴薯
 
馬鈴薯皮含有有毒的配糖生物鹼,如果把帶皮馬鈴薯煮熟後,再剝皮,皮裡7%的配糖生物鹼會滲到馬鈴薯裡.食用後,嚴重的會引起配糖生物鹼毒.因此帶皮馬鈴薯最好剝皮後再煮.另外,馬鈴薯發芽時,芽的四周和皮會產生一毒素叫”龍葵素”,人吃了也會中毒,破壞紅血球.所以,發了芽的馬鈴薯先將發芽部分的周圍和芽一起削去,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再放些醋來煮或炒著吃.
 
2.有黑斑的地瓜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番薯,受黑斑病菌汙染所致.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劇毒.這種毒素雖經水煮火烤,其生物活性不會被破壞.食用後,多在2~4小時內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還發高燒,頭痛,氣喘,神智不清,抽搐,嘔血,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凡有黑斑的蕃薯不可食,也不能作豬,牛等牲畜飼料.
 
3.未成熟的青番茄
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含有生物鹼,可被酸水解生成番茄次鹼.這種有毒物食了,口腔會感到苦澀,嚴重的可導致中毒,出現頭暈,噁心,全身不適等症狀.成熟了的紅色番茄,其毒物質已自行消失,可放心食用.
 
4.新鮮木耳
木耳營養豐富,一般為乾品.但在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朴琳類光敏感物.這種物質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膚炎,人體暴曬部位易出現搔癢,水腫,疼痛等,甚至壞死.嚴重者還會因咽喉水腫而引起呼吸困難.因此,新鮮木耳不可馬上食用,一定要等其乾燥後,所含朴琳類光敏感物質即自行消失,並失去毒性,方可食用.
 
5.用化肥生發的豆芽
豆芽鮮嫩,營養豐富.但用化肥生發的豆芽,看來更為肥美,卻不可食用.這是由於化肥中多含氨類化合物,經細菌作用,可轉變成亞硝胺而存在於豆芽中.亞硝胺這種物質,在人體內可誘發多種癌症,諸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因此,用化肥生發的豆芽千萬不可食用.
 
6.未煮熟透的四季豆
生四季豆,尤其是經霜打過後的四季豆,含有較多皂素和豆素.皂素對黏膜有強烈刺激性,並含有破壞紅血球的溶血素.這種毒素須在100℃以上才會被破壞.而豆素是一種植物性毒蛋白,有凝血作用,亦須經過長時間煮沸後,才可被破壞.如果食入未經充分炒煮的四季豆,1~5小時後,便開始出現噁心,嘔吐,重者甚至嘔血,並常伴有腹痛,腹脹,腹瀉,頭痛,頭暈等症狀,部分嚴重病人還有胸悶,心慌,出冷汗,手腳發冷,四肢麻木,畏寒,發燒等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症狀.因此,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四季豆均不可食,必須煮熟煮透,將其中的有毒成分破壞之後,方可食用無妨.
 
請將此訊息能告訴你周邊的朋友,不要誤食這些蔬菜,並祝各位身體永保健康快樂!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筷子 and 淋巴腺瘤

[轉貼文章]

牙簽更可怕,別小看它!

去年我們一位同事突然聽說得口腔癌約一年就去了!
他是一位工作認真服務熱忱的查修人員,不抽煙、不吃檳榔,時常過午才看他吃飯,飯後習慣嘴巴叼著一根牙簽,久久含著沒吐掉!
有一天覺得口腔內破皮潰爛不會好,去找牙醫,醫生說沒關係擦點藥吃藥就好!
一星期沒好,再來一星期後沒好,醫生復診才發現,不對要他快到高醫做檢查,
已經是末期!
動了兩次大刀、化療等等,結果還是來不及走了!
牙簽跟免洗筷一樣,長年累月使用,含在口腔,偶而不小心刺破皮,那是很危險的!一般人會忽略這個小東西,習慣用的人,還是會天天用,奉勸大家還是不要用,
像我們同事死的很冤!

 
 

為什麼是我?要不會是我   就請隨身攜帶環保筷

  
筷子 and淋巴腺瘤  
( 家裡不開伙的尤其要注意 ) 

傳這個信息的是位年青優秀同事,健壯好運動打網球,上個月感冒淋巴腺腫到醫院檢查:發現淋巴腺長了一個 6公分的惡性腫瘤,
4期,他發現病症前沒有徵兆,除了 shock 還是 shock,今天開始作化療,他發出這訊息。 
大家切記,生活中很多的無形殺手,小心避免:請不要再問,為什麼是我?
這是真的,要不然在使用免洗筷之前先用熱開水泡個三五分,妳就會看到漂白劑溶解在熱開水中...為了自己的健康,準備一雙筷子,擺在公司,很重要! 

強烈建議:帶一雙筷子放在公司吧?! 既經濟又環保且衛生噢 ...
昨天參加趙可式 教「安寧療護傳愛種子培班」,
趙老師說:妳們什麼都可以沒聽進去,請一定記得 〝勿再使用衛生筷〞了,

因為大陸進來的免洗筷(現在幾乎皆是大陸進口的),製作過程材料本身已經長滿了長長的五顏六色黴菌,處理過程是一道防腐劑,一道漂白劑(皆超過標準劑量的幾千倍)等等,都是致癌carcinogen的,趙老師(自從參觀過製筷工廠)已經5年未用免洗筷,為免忘了帶家用筷子,她每一個包包都放一雙,更何況,可以洗過重複使用的才環保呀。
    
趙可式博士又說:如果你以前到現在每天用免洗筷吃飯,未來還是如此,

有一天被診斷為癌症時,請不用再問 -------為什麼是我?

 

看完後再傳出去,感謝!!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病人最好每天食用木瓜及半個鳳梨。
其他維生素可由天然發酵菜、生食蔬菜、活性酵母、小麥胚芽、冷壓橄欖油及新鮮水果中取得。也許有人會懷疑吃那麼多維生素C
-10克,會不會中毒?如果您吃的維生素C是來自大自然的話,不會有中毒的問題,因為身體自動會排除多餘的維生素C。在小兒麻痺症流行的時代,曾有一位小兒科醫師就用了高劑量的維生素C,約 6克 ,注射到未滿六個月的病嬰身上(已產生抽筋現象),成功地阻止了小兒麻痺症的發生。化學合成的維生素C可能有問題,所以最好從食物中攝取,或購買天然植物提煉的維生素C,例如梅爾博士合作公司出品的Radiance C是由南美的卡母果及其他芽菜類所提煉出來的維生素C。

在癌症病人的治癒率方面,葛雷芬在他的《無癌症的世界》書中提到第一次診斷、非轉移的癌症病人以VitB17及代謝療法治療的長期存活率〈超過五年〉約為80%,對照主流醫界的28%;癌症轉移了的病人如果一開始就以B17來治療,其長期存活率約為15%,對照傳統主流療法的0.1%。
美國的飛利浦•賓周Phillip Binzel醫師在他的書《好好地活著Alive and Well》上,也將他以VitB17及代謝療法治療病人的結果做了統計與比較,他的病人如果是第一次診斷、非轉移的長期存活率為85%,對照美國防癌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15%。

如果是轉移的癌症,他以VitB17及代謝療法治療,病人的長期存活率為65%,對照防癌協會的0.1%。為
何賓周醫師的病人不論是第一次診斷或轉移的癌症,其存活率比較高?我比較了他與戴氏所提的療法,發現賓 周 醫師要求他的病人吃素及改變飲食習慣,不准吃肉,他認為病人已經缺乏胰臟酵素了,不能再吃肉來消耗更多的胰臟酵素,缺乏胰島酵素,癌症細胞就可以躲過免疫系統的監視。如果他的病人偷偷吃肉、或回家後繼續原來不正常的飲食習慣,癌症就會復發,病人又回來找他。

如果來得及,他再使用VitB17及代謝療法治療病人,病情又好轉回家,通常病人這時真的學乖了,不敢再吃動物製品;來不及的病人就成為負的統計數字。賓
周醫師是少數在美國可以VitB17來治病的醫師,現已退休。

編者註:因為文章登出後,有些讀者希望能買到VitB17。 雷久南博士根據她參考多本有關VitB17的資料,建議如下:
VitB17或苦杏仁酐直接由食物中攝取是最好的,VitB17存在於800-1200種植物中,包括埃及豆、扁豆、
黃帝豆、蕎麥、糙米、小米、小麥草、綠豆芽、腰果和許多水果仁內(橘子、橙子、檸檬、柚子類除外),例如桃子、李子、蘋果、櫻桃類等,以及苦杏仁(甜杏仁則不含苦杏仁酐)。古老的中國、希臘、羅馬和阿拉伯醫生,用苦杏仁酐治腫瘤,中醫傳統上用苦杏仁的劑量是3-9公克沖泡,因苦杏仁有毒性,過量可中毒致死。

成人50-60粒以上、小孩10粒以上即中毒,如低溫烤熟( 300℉ 10分鐘)毒性會減少。所以如果平常吃以上水果時,同時吃子,自然會攝取到身體所需的VitB17,所吃的量因為是同時吃水果,如此攝取的量自然就在安全範圍之內(吃一個蘋果,就吃一個蘋果的子;吃三個桃子,就吃三個桃仁)。
戴氏的書也收錄了 Vit B17 發現者克雷布斯博士於0974年第二屆癌症研討年會的演講稿,茲節錄一些以供參考。

當我回顧這紛紛擾擾幾年來的奇蹟式勝利時,和11年前一樣,在治療與預防人類及哺乳類的癌症方面,利而卓(VitB17)是第一,也是最後的希望,此真理至今未變。因為利而卓是一種維生素,屬於 B 群的第17個維生素。我們常聽到 VitB17 大量應用在癌症末期,然而最好是使用於癌病未發之前,也就是現在。

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吃常見水果的種仁,比如:杏仁和桃子的種仁含約 2 %的 VitB17,蘋果的種籽也有相同的含量;其他如棗子、李子、櫻桃及油桃亦有B17。北半球唯一不含 B17 的普通水果為柑桔類,這是人工選種、混種栽培的結果;而非洲大陸的柑桔類仍然含有 B17。
另兩種富含 B17 的來源為:榖類的小米millet及蕎麥buckwheat、珍貴的夏威夷豆macadamia、竹筍、綠豆、利馬豆、奶油豆butter beans及某種豌豆等也含有豐富的 B17。最方便的來源則是水果的種仁。宏薩族900多年來沒有一個癌症病例,他們每天自天然食物中攝取到大約 50-75 毫克的 B17。

其所居住的地方歷來就被稱為杏子王果,每到杏子季節,宏薩人連吃三個月的杏子,其他時間則吃杏子果乾。他們不光只吃果肉,而是連果仁一塊吃,所以每日攝取量超過 50-75 毫克。反觀我們西方國家的人一年都還吃不到這個量呢!以至於逐漸發展成嚴重的 VitB17 缺乏症。

由於飲食中缺乏這種抗癌變的 VitB17,我們的社會每三個家庭就有一個人得癌症。而實際上的發生率可能更高,原因是等到癌症能被測出來,該病人其實罹癌已經很久了;也有很多病人身上早有癌症,但是在它長到被測出來之前,病人死於意外或其他因素。

癌症為慢性代謝疾病是無庸置疑的。它不是由病毒或細菌所引發的傳染病,而是源於代謝問題,和身體的食物利用有關。大多數的代謝病主要基於食物中缺乏某種特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讓我向各位報告一個明確的公理,它是不矛盾、科學的及有歷史性的。那就是:醫學史上沒有一種代謝慢性病可以被預防或治療,除非從屬於人類或動物正常飲食中的某些元素中求得。亦即在許多致命性的疾病尚未被了解前,人類可以由食物中攝取某些要素來補充及防止病發。

各位可能都了解歷史上記載的壞血症與大英帝國崛起的關係。在 VitC 尚未被加到船上的飲食時,常有 3/4 的水手於航海末期病倒,而在上岸後,因為攝取到新鮮的蔬菜水果,神秘的壞血症又治癒了。惡性貧血的致死率曾達 98-99 %,當時的醫學界對它完全束手無策,直到莫非Murphy、薛波Shipple及敏諾特Minot醫生們開始他們的經典研究,發現惡性貧血與營養缺乏有關。

他們在加州大學發現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預防及治療這種病。他們對病人說:到市場肉攤買1/
4磅新鮮的肝臟,把它研碎、稍微煮一下後,連續三天,每天吃一湯匙。遵從醫囑的病人都康復了,但是這三位醫生卻得到庸醫的污名。

後來化學界研究肝臟,發現維生素 B12、葉酸(如 B17 一樣,B12 分子也含有氰化物)可以治療惡性貧血。

1974年,無知封閉的人卻認為,僅僅吃些水果籽就可以預防某些如惡性貧血一樣無解的病,簡直是天方夜譚。所有的水果籽或果仁都含有抗癌的 VitB17,這是科學真理。如果我們每天攝取適量的 B17 維生素,就可以預防癌症,亦如 Vit C 可以預防壞血症或 Vit B12 預防惡性貧血一樣。因此人類欲控制任何一種慢性或代謝疾病,一定得從生物有機體本身之生物經驗中求得。

慢性及代謝病永遠無法從身體之生物經驗以外的藥物來控制、預防或治療。醫學史上從來未曾發現任何一個非生物體所需的外來物質不會傷害生物體的。也就是說,凡是生物之外的東西,都會傷害身體。

世界上沒有一種藥物或化學劑可以讓我們更健康、有適應力、更有智慧或更長壽。自然界沒有這樣的藥物或分子,除非那個分子在正常的食物中就已存在。這也許是為什麼 B17 有這麼多抗拒的理由之一。

科學應用使得我們過度文明而不願面對某些事實。我們傾向於幻想一定還有什麼奇蹟在「外面」。一定還有簡單的方法或捷徑、某個神奇的藥物或超乎我們想像的人為力量,可以為我們解決我們本該做的事。這形成我們思想上的迷思和誤解。

我們在癌症界也看到這種密醫思想,捨棄人要對自己及上帝負責(這是沒有捷徑的),而另覓救贖之道,是虛幻渺茫的。在身體方面也是如此,當我們吃得少,頭腦就會清楚一些;反之,飽食終日後,人就開始胡思亂想,造成生理、心理及靈性的困擾。不去面對 VitB17的知識,又不去攝取它,我們已違反了生理的自然。如果你有癌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內儘可能攝取到最大量的 B17。

這可以在一般正常的治療後進行,再加上輔助療法,比如:補血、控制血壓或減輕疼痛等。補充胰腺酵素及植物酵素也是輔助療法之一。你可以吃木瓜補充木瓜酵素,吃鳳梨補充鳳梨酵素。免疫學上已證明此二者會將腫瘤外層溶解。

總之,你吃木瓜、鳳梨、小米或水果的種籽等完整新鮮的食物,並不會損失什麼。營養缺乏症主要是攝取的食物不完整。

我們文明人將好的食物經過加工製造,取走其中的營養素,然後又被政府強迫將這些經過加工的食物再添回原來的營養素,再也沒有比這個對文明的無知更諷刺的了!如果我們的食物沒有因為經過加工而剝奪了營養素,我們也不需要特別補充什麼。癌症病人在 VitB17 之外的補品還有維他命,如 VitC 可以補充 7
-8 克的量也沒問題(一般正常量為 2 -3 克)。人猿維生素 C 一天正常的攝取量5 -6 克,此外牠們每日從大自然中也攝取了100-125 毫克的 VitB17,和宏薩人一樣,這些人猿也不得癌症。

野生熊也不得癌症,然而在聖地牙哥動物園內的熊,每十隻就有七隻得癌症。因為野生熊是雜食動物,牠們吃很多野莓子,而幾乎所有的野生水果都含 B17。我們的食物已經遠離自然了,我們吃的水果是多年的改良品種,已缺乏 VitB17 了。為了攝取足夠的 B17,只有食用足量的水果仁或B17製劑。對癌症而言,我們都是業餘人士,然而在推廣 VitB17 運動的人當中,有些人的知識遠超過某些最先進癌症機構?堛滷M家,使他們自己及家人免死於癌症且活得很好。

各位對 B17 有越多疑問越好,因為我們是在講真正的科學,十年來沒有一個合理的療法可以取代 VitB17 解決癌症的地位,這才是科學及事實。

這篇擲地有聲的演講是否可以啟發我們對癌症,乃至於疾病另一種思考方向呢?戴氏還列出世界各地在 VitB17 領域的醫學專家,如:德國的漢斯•尼佩醫師Hans Neiper曾為鈷療法及癌症藥 Cyclophosphamide 的先驅;加拿大的柏季安N. R. Bouziane醫生;菲律賓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曼鈕•那華柔教授Manual Navarro;墨西哥癌症治療頂尖之一的恩內斯托•康卻柔教授Ernesto Contreras,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義大利的伊托•鳩德惕教授Etore Guidetti及美國的小克雷布斯博士、哈若•曼訥醫師、迪恩•柏克醫師Dr.... Dean Burk、約翰•李察森醫師Dr. John A. Richardson等等。

戴氏的書為癌症的康復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癌症病人當然不能只靠一種方法,同時還要配合輔助療法、乾淨的飲食、運動、環境、情緒排毒、樂觀開放的心靈等等,可以參考琉璃光雜誌所介紹的多種書籍。在此誠摯祝福每位癌友都能康復,免於病苦。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viewpage.php?o=1529008&d=646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慎選洗衣粉 避免毒害威脅健康!
 更新日期:2010/07/22 06:1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人相信,手洗衣服比較能針對髒汙處進行清潔,而對於長期住外面習慣用手洗衣服的人來說,這也是一個避免與其他人共用洗衣機的問題,畢竟洗衣機用久了,如果沒定時用洗衣槽清潔粉去污的話,衣服只會越洗越髒。不論是手洗衣服或用洗衣機洗衣服,多少都會加入洗衣粉或洗衣精。但您知道這些產品內所添加的成份,會不會對人體有所影響?
為迎合市場需求並增加賣點,很多洗衣產品都會添加化學成分,雖有更強的洗滌效果及香味,但加多了,對人體健康可不是好事。研究指出,常被添加的助洗劑對人體肝臟會有影響;而表面活性劑早期發現會破壞角質層,造成皮膚粗糙,目前已被視為污染環境的公害之一;為增進增白效果所添加的有機氯、螢光劑都是有毒物質,容易在人體內蓄積造成損害。
因此,購買洗衣粉要儘量選功能簡單、添加成分少、氣味淡的。從環保角度來說,以海水元素成份製成的「海水洗衣粉」,對水質污染小。
專家表示,在手洗衣服的過程中,皮膚長時間浸泡在石化成份洗衣粉時,皮膚表面抑制細菌生長的弱酸環境會被破壞,長期之下,輕則會有皮膚癢之症狀,甚至引起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並有可能在皮膚上留下色素沉著。
動物實驗也證實,長期接觸石化清潔劑之下,即使透過皮膚或指縫進入體內的洗衣粉數量十分微小,但長期接觸之下,仍會有導致肝臟和神經功能受損,及引起毒害之可能。所以,消費者不論是選擇手洗或是丟洗衣機洗,在選擇洗衣產品時,不可不謹慎挑選。

別在泳池裡小便! 尿液、汗液混合防曬油恐致癌
 
更新日期:2010/07/24 13:0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許多民眾會選擇整天泡在泳池裡消暑,不過美國科學家一份研究發現,泳池中的消毒水與泳客的防曬油、汗水、尿液混合後,會產生「三氯甲烷」的致癌物質,甚至引發哮喘與膀胱癌等疾病。
伊利諾斯大學(East Illino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們發現,經過消毒的游泳池水對人體傷害很大,其中的氯元素就是最大元兇;「氯」會和防曬油的氮元素產生反應,導致人體基因病變,也會讓孩子出生時有先天缺陷。
尤其,「氯」也會和人類的毛髮、汗液與尿液產生「三氯甲烷」,長期接觸這些致癌物質,恐怕會引發泳客哮喘和膀胱癌等疾病,也會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因此呼籲泳客別在池水裡小便,以免增加消毒水的毒性。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建議,游泳時應選擇通風良好、池水乾淨的游泳環境,並在游泳後將全身清洗乾淨,避免致癌物質被皮膚吸收。他也強調,游泳池裡的水最好別喝,如果不小心喝進肚裡,也不用過度恐慌,只要多喝一點水,就可以幫助這些毒物隨尿液排出體外。
 

 

http://www.nownews.com/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以待斃?!研究:坐太久會短命

更新日期:2010/07/23 14:05

光只是運動不足以讓你長壽,研究顯示,沒事老坐著的人,容易短命!

 

美國癌症防治學會追蹤十二萬三千名健康男女日常活動習慣,結果發現,女性每天在工作以外的休閒時間,比方說從事諸如看電視、玩電玩、上網以及閱讀等活動,如果坐著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相較於坐不到三小時的婦女,早死的機率會增加四成;男性則增加兩成。

 

研究說,閒閒坐著的時候特別容易吃些有的、沒有的,結果就是體重增加;而坐太久會抑制免疫系統,提高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身體不活動的時候,血液流通也會減緩,有可能導致血管栓塞。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奶的故事
 
【作者簡介】姜淑惠醫師,臺灣省桃園縣人,民國四十五年生,早年即已取得
中醫、西醫執照,復專攻免疫風濕及腎臟病,亦獲腎臟專科醫師資格,目前任
職省立桃園醫院內科主治大夫,深獲院方及病患信任與愛戴。

均衡飲食 認識生理特質 消化生理之剖析

  後學在臨床行醫生涯裡,因所學之故,經常容易遇見幼兒過敏、氣喘、過敏
性鼻炎、扁桃腺腫大、皮膚發疹、成年人關節炎、腰背酸痛、免疫系統失調等病
例,每當病家本身或父母親屬,詳細尋問致病原因,或想改善平日飲食時,我通
常會建議他們-「暫時停止攝取牛奶或乳類製品」,多數的人最初都是投以驚訝
疑惑的眼神,或有駁斥道:「牛奶乃極端完整的食物,歐美人士長得高大壯碩,
就是從小攝取牛奶代替茶水飲用。你這位醫師到底有沒有搞錯?」或也有些病患
,姑且相信並且付諸實踐,結果成效斐然,孩子或自己本身的痼疾得以痊癒,進
而體悟「知難行易」的道理。其實牛奶本身營養分相當完整,可以提供小牛在嬰
幼兒期的利用;猶如人類的母奶,所提供的養分亦有一定期限,超過嬰兒期再攝
取就不適宜。其中蘊涵深遠的道理,牛奶乃至乳類製品到底適合不適合孩童,青
少年,成人及老人呢?以下將逐步分析說明。不要忽略消化生理學上的通則;沒
有健全且完整的消化作用,自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營養。

壹、從牛奶及人奶成份比較談起

  蛋白質:牛奶總蛋白質含量高,為人奶的三倍。牛奶的蛋白質,主要以酪蛋
白(Casein)為主,人奶以白蛋白為主。人奶味道較甜,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較
牛奶高。在礦物質方面,牛奶缺乏碘、鐵、磷、鎂,人奶含量豐富。人奶含有二
種物質成份,此乃牛奶所缺乏者,一者卵磷質(Lecithin),屬於磷脂質,一者
Taurine,屬於一種胺基酸,這二種物質參與嬰兒腦部發育,哺乳人奶攸關嬰兒
智能發展,又豈是牛奶可以取代?

  人奶中另有二種胺基酸,其含量為眾奶之上,其成分為Cystine 及 Tryptophan
,他們提供嬰兒極佳的營養分。從人奶與牛奶成份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
實,人奶牛奶都是提供給小牛或嬰幼兒飲用。仔細觀察小牛與小嬰兒成長的差異,
可以發現牛奶原是發育中小牛的食物,小牛出生後飲用牛奶,促使其骨骼及身體
重量的急速發育,每個月增加一倍,(出生後前三個月均如此),但腦部發育少
且慢;相對地,人類小嬰兒卻需要六個月時間,體重才會增加為出生時的一倍大。嬰
兒的發育,身體成長成熟度緩慢,但腦部卻以最快速發育,超越所有的動物。小
牛肢體骨骼的快速成長,故需要大量蛋白質;相對地,嬰兒腦部成長勝過肢幹,
故需要卵磷質及Taurine 等特別物質的輔助。

  台灣社會經濟發達,乳類製品充斥市場,現代的小孩子發育極好,高大的軀
幹,呈現早熟的徵兆。常見如十二歲的外表,卻僅有八歲的智能內涵,此及乳類製
品,如牛奶等高蛋白質的賞賜,但相對地腦部發育,智力啟發卻大不如矣!

  從消化的觀點來考量,牛奶中含有二種成份,一種乳糖(Lactose),另一種
酪蛋白(Casein),這二種成份,均得仰賴特定酵素的分解。如乳糖經由 Lactase
(乳糖黴), 酪蛋白經由Rennin ,分解成較單純之成份。人類僅在嬰兒期(稚
齒尚未長齊之前),其胃內含有這種足以消化酪蛋白的酵素Rennin ,孩童約三
~四歲時,乳齒已長完備,這二種酵素就會從消化道中消失,終其一生不再分泌
。此時應當提醒父母,停止使用乳類製品,開始餵食固體食物。如果仍舊繼續使
用牛奶,將會埋藏許多痛苦的病兆。

  牛奶所含的蛋白質中,大多數是酪蛋白(Casein),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
硬、緻密、極困難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酪蛋白』適合含有四個胃結構的
牛,利用不斷反芻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母奶蛋白質成分單位相當小,屬於性
質柔軟的凝乳,即使消化系統尚在發育中的新生兒,均很容易就能消化。牛奶與
人奶,其酪蛋白的含量,牛奶為百分之三百,這種堅厚粗糙的東西,誠如粘合木
器的膠質。哈維醫師指出牛奶中酪蛋白因子乃是造成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因為
牛奶中所含酪蛋白及脂肪,會與所有食物進行極不適當的組合。牛奶進入胃後,
會自然形成凝乳,凝乳會形成一種把胃中殘存食物包圍起來的作用,這種隔離現
象,造成孤立狀態,會阻礙其他食物之消化,直到凝乳被消化為止。

  從牛奶與人奶成分分析中,顯示新生兒至六個月間,最好以人奶哺乳,如此
在腦部發育及營養狀況才能健全。六個月以上至幼齒長成期間,可以牛奶替代。
苟三歲以上,或幼齒長齊則應放棄牛奶的攝取,而以天然穀物及豆類、蔬果等取
代之。

貳、攝取牛奶與疾病之關係

  牛奶及乳類製品,含有至少二十五種以上不同成分類型的蛋白質(異類蛋白
質),此乃造成人類過敏反應的重大原因,乃至自體免疫疾病,均有關聯性。牛奶及
乳製品為食物過敏的元凶。過敏反應幾乎不曾見於餵食母奶的嬰幼兒。倘若母親
仍是乳製品的大量消耗者,過敏反應會透過奶水的餵食,造成嬰兒腹痛等疾病。
消化性潰瘍者,假使攝取乳製品,常會惡化潰瘍。其原因乃是乳類製品含有高濃
度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必需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鹽酸)及消化酵
素方能分解消化。因此民眾錯誤的認知以為「胃潰瘍應多喝牛奶,以令胃壁形成
一層膜,可以抵抗發炎且可幫助潰瘍的癒合。」乍聽似有道理,仔細推理則是一
派胡言。

  神經醫學上有一種疾病,至今仍舊令人感到沮喪難治者-多發性硬化症,其
發生率與孩提時代攝取過多乳製品有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吃人奶者極少見有
罹患此病者。成年人糜爛潰瘍性大腸炎,兒童經常發作的急性扁桃腺炎,慢性鼻
竇炎,淋巴腺發炎腫大,慢性中耳炎‥‥這些頑固且反覆發作惱人的疾病,不論
何種年齡層,只要單純地從飲食中剔除牛奶以及相關的乳類製品,短則或一個月
,長則或三個月,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改善與效果。譬如兒童腫大的扁桃腺,
不須藉助扁桃腺摘除手術,或長期抗生素治療,假以時日就會明顯的縮小而回復
正常大小,永絕再患。


  W. Walker醫師是美國一位世界知名的內分泌專家,他以其六十多年長期行醫
的豐富經驗中體認到,許多疾病尤其甲狀腺腫大之形成,或其他甲狀腺功能失調
等棘手疾病,除了碘代謝以及賀爾蒙因素之外,直接導因於牛奶中所含酪蛋白者
,經常為人們所忽略。這種現象在牛奶及乳製品大量採用巴斯德消毒法之後,更
為顯著。Walker醫師在三十~四十年代,提出這種想法及呼籲,誠為高瞻遠矚。
由前面闡述吾人已瞭解酪蛋白是一種堅厚如繩索﹐粘膩如膠水的粘液組織,其會
附著在粘膜壁上而形成身體的阻塞,造成組織器官的病變。人體組織中並沒有這
種機轉的設計,足以消化崩解酪蛋白,因此對人體而言,他們是無法被利用且會
阻塞全身各種系統的粘液。不論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或病人,取用乳類
製品,均會有不良副作用。孩提時代,呼吸道及消化道在免疫系統上屬於較為脆
弱的組織,並且首當其衝,當粘液分泌物過多時,這二處所形成的障礙也相對增
加。因此不論大小醫院,小兒門診所見,通常儘是這些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
秘,嘔吐或感冒,氣管炎,氣喘,鼻塞等。總之,不論什麼年齡層,粘液阻塞通常
選擇在每個人較脆弱的組織,此乃定則。中國醫學談論病機時,在黃帝內經記載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此可見,中外古今自然界所共同遵循的軌則,同
出一轍也。

  因為牛奶與人奶在成份組成上之差異,加以人與牛消化器官功能上的差別,
酪蛋白的腐化,釀成許多健康的問題。在我們品嚐牛奶,乳酪,奶油等香醇迷人
的乳類製品時,亦當省思「病從口入」的諦理事實,讀者諸君自能領悟健康之道
,建立於手口之間的抉擇。

參、攝取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

  「多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多吃魚骨頭,小魚干可以補充鈣質,
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每天喝三大杯牛奶,健康營餐不缺了」,「XXX高蛋
白高鈣奶粉,病中的補品,平日的食品」‥‥‥打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眼所見,
耳所聞,廣告中不斷教導大眾,多喝牛奶攝取足量鈣質,可以杜絕骨骼疏鬆,強
化骨骼;營養專家,醫護人員教導,政府衛生教育宣導,再再強調補充蛋白質,
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多攝取乳類製品,年青人可以強化骨骼,老年人可以揮別
骨骼疏軟。這種耳熟能詳的廣告辭,早已為『蛋白質、鈣質及牛奶缺乏會導致骨
質疏鬆症的恐慌者』奉為圭皋,並且天天力行實踐。何以如此賣力實踐,骨科門
診及病房中,仍舊有許多不慎扭傷或滑倒,就造成骨折的病人呢?坦白說,每當
後學對醫學研究報告讀得越多越仔細越深入後,越感到誇大,不實,虛偽廣告對
眾生的殘害。以訛傳訛,錯誤觀念,所謂專家一言九鼎的信條,也只是扭曲事實
,自大腐化的認識,殊不知營養醫學的革命,早已默默地在有良知的改革者大力
推動中,如在美國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方面權威之一的麥都果醫師(A John
McDougall),曾做過一個全世界各地區人民攝取鈣質與骨質疏鬆症的大型研究
計劃-歷經多年的研究調查,提出幾個事實,以資參考。 乳類製品販售的基本
理由乃在鈣質之提供。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民,他們的飲食中並沒有
乳製品之存在,也未面臨骨質疏鬆的侵害。 人類鈣質缺乏,導因於人類飲食中
攝取鈣質不足者,極為有限。 攝取蛋白質越多,骨質中流失的鈣質也越多。 血
液中鈣的濃度,不能代表骨骼鈣質流失的程度。 保持體內鈣質正性平衡,維持
骨骼硬朗,根本政策-改變飲食內容,減少每天攝取蛋白質的量,卻不是增加鈣
質之攝取。從世界各地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亞洲及非洲社會,在工業大事發展前
,牛奶乃非常罕見的食品,當時他們都具有堅強的骨骼及堅固的牙齒,所謂富裕
社會的文明病,極少發生在他們身上。如非洲斑圖(Bantu) 婦女,他的健康狀
況乃很好例證,在她們的日用飲食裡,從來沒有見過牛奶,他們鈣質的來源取自
蔬菜,每日提供二五○~四○○毫克鈣質,他們鈣質吸收量不及西方社會婦女的
一半。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十個子女,每個孩子都是親自哺乳十個月。
即使如此的鈣質流出及相對性地低量的鈣質攝取,骨質疏鬆症(多數骨頭表現薄
又脆弱)的婦女,幾乎不曾見到過。相當有趣的是,假使斑圖婦女移民或遷徙到
其他西方國家,並且改變他們本有的飲食狀況,改以文明飲食(所謂高蛋白質,
高糖分,高油脂,高鹽,營養豐富飲食)為主時,骨質疏鬆症及牙齒的毛病,就
變成稀鬆平常啦!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是一個很理想的指標,代表任何一種文
化背景社會中,其骨骼中鈣質存留的狀況,間接反映飲食營養文化。在醫學界及
公共衛生學家們,對全世界做廣泛研究後,顯示骨質疏鬆症最常見之國家為美國
,英國,瑞典,芬蘭,他們也正是乳類製品消耗最多量的國家。相對地,骨質疏
鬆症極少見於乳製品消耗量最低的國家,如亞洲及非洲。

  在美國受到骨質疏鬆症侵害者,大約有一億五千萬~二億人口,然而美國人
民的乳製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平均每位男子,女子,小孩,其一年的總平
均消耗量約為三百磅。由此顯示飲食中鈣質足夠與否,並非骨質疏鬆症之誘因,
其真正原因在那?骨質疏鬆症與蛋白質消耗量多寡有直接關聯性。換言之,倘若
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流失就愈厲害,骨質就愈脆弱疏鬆。愛斯基摩人給我們很
精彩的範例,說明蛋白質效應與骨質中鈣的存留之間的關係。愛斯基摩人因為地
理環境使然,他們的飲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質-每天二五○~四○○公克,取
自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二○○○毫克,取自
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二十歲不到,就可見
到彎腰駝背且比比皆是。相對地,非洲斑圖人民,每天蛋白質僅四十七公克,鈣
質僅四○○毫克,未聞有骨質疏鬆症。由此再次說明牛奶及其他乳類製品(包括
乳酪、奶油、冰淇淋、肉類等)飲食中含有高量(高濃度)的蛋白質,乃是造成
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元凶。 素食者倘若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軟化,
只是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其中理由乃是牛奶,乳
類製品,肉類,蛋,魚類,除了蛋白質外,還有其他會促成骨質疏鬆症的因素-
就是酸性物質比例太高(請參考健康之道(三)及),為了保持血液酸鹼平衡,維
持弱鹼性,骨質必然要游離(所謂抽取)更多的鈣質,以達成此目標。在此特別
提醒素食者及素食者父母,以目前台灣蛋白質平均攝取量,均屬過剩之慮,絕無
缺乏之憂,千萬不要擔憂自己或孩子沒有足夠蛋白質,為了安撫這種偏差心理,
進而加倍給自己或孩子補充大量牛奶,優酪乳,奶酪及蛋。請記得,得自乳製品
額外的蛋白質,勢必造成骨骼內鈣質及其他礦物質,流失體外之傾內,造成身體
負性鈣平衡。

  除了大量蛋白質攝取,會造成骨質沖刷外流外,缺乏運動,停經,喝汽水,
可樂(碳酸,磷質含量太高),吃加工精製垃圾食物,過量的鹽及其他酸性食物
,均為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長期的腰酸背痛,疲倦,骨頭酸軟無力,牙齒鬆
動,齒齦退縮,容易扭傷,閃腰,骨折‥‥代表骨質中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
此刻應當重新檢討我們的飲食,減少蛋白質,魚肉類,乳類製品攝取,以便重建
真正的健康。

肆、人類應當儘早放棄乳類製品之理由

商業性現代化便利又方便的牛奶及乳類製品,對我們人體有極大危害,除了前面
敘述的理由外,有更多的研究顯示我們應當儘早丟棄牛奶、乳酪、奶油等乳類製
品,今列舉四點理由說明之。
 

(1)巴斯德消毒法的害處。
(2)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
(3)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
(4)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

 

(1)巴斯德加熱消毒法的害處

細菌學家巴斯德創立消毒殺菌的方法,使得一向牛奶或羊奶由生奶變成熟奶,雖
然有利於保存及減少傷寒菌感染等,但是加熱後的牛奶或乳酪等、改變酵素性質
,酵素及蛋白質、脂肪的結構成分,加熱後會形成不穩定物質,且牛奶加熱至一
七0F(約攝氏62°C)會破壞牛奶中活性酵素系統,諸如Cystine, Tryptophan,
Lactase等。其他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數摧毀殆盡。又加熱後蛋白質會凝固
(凝乳
)形成堅硬的酪蛋白,且有益腸道的乳酸菌也遭到破壞,最後、牛奶變成非常困
難消化,易致過敏,對人類有害無益的東西。

  用巴斯德消毒法,消毒牛奶是衛生單位為了強調安全、清潔的產品所設計。
但是並不能提供人們有助益健康的產品,更何況巴斯德消毒法並不能完全排除
毛髮,灰塵,花粉,黴菌,昆蟲,肥料等環境的污染。總之,巴斯德消毒法僅僅
提供劣質品,即使原本唯一仰賴吸食牛奶的動物-小牛,假設餵食消毒過的牛奶
後,在其成熟成壯牛前就會死亡,人類應當覺察這些事實,任何人只要即時覺悟而
拒絕再喝牛奶及攝取乳製品,都不算是太遲。

  雖然經過發酵的乳製品,如乳酪、酸乳酪、酸乳等,通常較比牛奶對於人類
消化道,前者較為優勝,但是事實上對人類真正理想飲食而言,仍舊差距甚遠,
因為他們都算是偏酸性食物,理應避免。假使真的要攝取,則可使用少量生的,
無添加鹽分的乳製品。

(2)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

  現代畜牧業與過去完全不同,限宥於空間,管理,經濟效益,已不採野外自
由放牧,而是限地集中管理。為了避免密集式畜養而造成傳染病意外,故於飼料
中添加抗生素及殺蟲劑,為了促進肉質肥美,乳汁增產,故自主的添加生長促進
劑及賀爾蒙,如此無法確知的化學品,添加劑亦會流入牛奶中,殘存的毒性物質
,隨著人類攝食又進入人體。畜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取代牧章,牛群的生態環境
及生理現象也會改變。我在有一次參觀牧場的經驗中,發現牛眷裡牛隻所排出的
糞便稀鬆,不成型,猶如腹瀉般,缺乏小時候在鄉間所見所聞,那陣陣泛著草香
,晒乾後可以整團撿回家當燃料的牛糞。纖維質的減少,牛奶中脂肪成分的改變
,脂肪含量增加(因為牛群飽食終日,缺乏活動),尤其飽和性脂肪比例偏高,
相對地未飽和脂肪反而大量減少,例如EPA(Eicosapentaenoic Acid)。換言之
,破壞性脂肪遠比建設性脂肪為多,造成心臟血管疾病及生殖系統癌病變的增加。

(3)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

  所謂牛奶均質化(Homogenization)是打斷牛奶中的脂肪球,破壞後令其解
散的一種製作法。雖然在乳製工業中,此乃一種新的製作過程,但是證據顯示-
均質化乳會破壞人類的動脈管壁,對於發展均質化乳,實為致命一擊。


  Kurt Oster醫師研究最為精闢,他發現有一種酵素(Xanthin OxiDase)簡稱XO
,可存於牛奶脂肪中,正常飲用非均質化乳時,XO只會存於腸道間,不會被回
吸收入血液循環中。但是牛奶若經過均質化之後,這個均質化過程會減少乳化脂
肪,造成XO大量釋放出來,進而造成血液再回收。因此攝取均質化牛奶,吾輩血
中XO濃度平均很高。相反地,飲用非均質化牛奶或不喝牛奶者,其XO濃度均低
。XO被視為血管壁瘢痕化的原因,血管壁失去原有的平滑性,會誘發脂肪物質
沉澱,凝聚血小板或崩解的血球等,進一步造成瘢痕,粥狀化,最後形成血管硬
化,管腔狹窄。Ostcr及哈佛大醫學院Esselbacher 共同提出-攝取均質化牛奶是
美國人罹患心臟病的最主要原因。世界上其他國家,如芬蘭,他們的乳製品也是全
面採用均質化過程,故心臟病發生率亦極高。又法國極少用均質化製乳,其心臟
病比率較美國、芬蘭明顯降低。

(4)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

  維生素D(irradiated ergosterol),此乃經由放射性處理過的維生素添加
劑,多年來一直被使用於添加入大多數商業用乳類製品或其他食品及常見合成性的多
種維他命丸中。何以要添加維生素D呢?以前畜牧業以野外放牧方式為主,牛羊
們一年到頭在戶外吃草,天然的維生素D及胡蘿蔔素,可以透過陽光照射在體內
自然合成。再從擠出的新鮮乳汁中製作成奶油(尤其是日照豐富的夏季,製成的
奶油為一種天然的鮮明的黃色成分)。這種天然的奶油,無法長久儲存及運輸到
遠地,故凡是能運送者,多半所含維生素D極少量且顏色較淡。隨著野外放牧時
間減少,吃野草機會減少,曝曬日光機會縮短,維生素D合成量減低,所製成的
奶油,在質及維生素D含量上,皆隨著顏色褪去而減少,最後製乳業者只得添加
黃色色素及放射性D以補其不足。

  動物體內的維生素D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成分,他們的活化過程,需要陽光照
射在皮膚上,活化催促由D1轉成D2再轉成D3,分別在肝臟,腎臟中進行,最
後活性的D3,負擔執行鈣磷代謝,鈣質再吸收,骨質鈣化等等過程。具放射性
的D2是一合成維生素,與自然形成的維生素在結構上有些不同。在食物中並無
法攝取完整的且天然的維生素D,因此吾人在臨床上常見關節炎病患,其產生問
題通常都是鈣質的利用有所障礙,顯示添加的合成性維生素D,不論取自牛奶或
其他乳類製品,都不是根本解決之法。

  在一九三○年代,發現懷孕時,攝取維生素D添加之牛奶,其胎盤有鈣化現
象合成維生素D的危險性,逐漸為人所瞭解。數年前,在英國因為不正常鈣質代
謝,導致新生兒致死,發現與放射性維生素D,被過量添加入牛奶中使用(由四百
國際單位增加為一千國際單位/每品脫)有直接關聯性,因此放射性維生素D2
添加品,在英國已被癈除且禁用。近年來乳製業者,又以合成性維生素D3,取
代放射性D2為添加品,但其事實結果,對人類健康之利害影響尚未知也。

  後記:後學撰寫此文時,曾為自己不斷打氣加油,雖千萬人吾往矣!明知這
是冒犯許多乳製業者,奶粉販售者,醫護營養學者專家及行政衛生單位,仍舊完
成了。也算為自己一向主張「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為了遠離慢性
病,請儘早斷奶。」寧願採用其他含鈣的植物性天然食物,以取代牛奶及其乳製品
,因為他們的弊端遠大過利益。在此總算做了一次較詳盡的說明。重建牛奶攝取
觀念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bject: 千萬不要把牛奶、優酪乳當好東西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數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
 
 
 
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我把該新聞轉發給一些朋友看。
 
我想測試一下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遂問:“你知道奶牛為什麼會一直產奶?”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產奶能叫奶牛嗎?”我問:“請問你是否常產奶呢?”“怎麼可能?”我笑了,說:“人是只有懷了小孩才會產奶的。但牛跟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哺乳的意思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
 
“不停地懷孕生小牛?”她吐吐舌頭,說:“怎麼可能呢?”我說:“確實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時候都能懷上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聞所說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
 
 
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用於懷孕。小牛出生後就會被關進小木箱裏,餵以毫無營養的飼料,不能動彈,以保證人們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媽媽就被千方百計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
 
我常想起BBC製作的一個畜牧業的專輯:奶牛在鏡頭前走過,一步三跛,好像所有關節裏都埋了一根針。我想,人們即使是心如鐵石,認為那些動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無關係,但希望自己能從這些病態的牛只體內吸收到什麼營養和健康,那已非緣木求魚,而是飲鳩止渴了。當然,在商業廣告中,你會被告知飲鳩的各種好處。
 
 
許多人認為牛奶能補鈣,但眾多實驗和資料顯示,牛奶內含含有鈣,但人體是很難吸收的。喝牛奶,往往還會讓體內的鈣質流失得更快。其實許多蔬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黃花菜、蘿蔔纓、莧菜、雪裏蕻、薺菜、香菜(芫荽)。
 
 
不必等春暖花開,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更關心蔬菜和糧食吧!
 
 
牛奶的謊言在中國還要維持多久 ???
 
 
資訊技術已非常發達的今天,中國人得悉事實的真相是並不困難的,但真相一旦傷及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問題則絕非簡單。
 
 
T.柯林.坎貝爾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來,營養學有突破性進展,關於牛奶的研究已累積大量文獻,下面我信手拈幾則關於牛奶致癌的研究報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臺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牛奶中的激素物質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2004年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報告。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調查發現,牛奶對乳腺癌的促發有很大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IGF-I)的水準,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 國男性 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物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優酪乳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優酪乳的調查對象的人.52倍。
 
 
在此,我很樂意講一個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與讀者分享。
 
英國地質化學家簡·普蘭特五十歲的時候患乳腺癌,雖然經過無數次治療,十年間癌症總是不斷回來與她作伴。當第五次復發的時候,一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硬塊長在她的脖子上,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絕望而又堅強的普蘭特教授不再相信醫生,相信醫生也沒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
 
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閱讀最新的醫學論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過中國,那時中國農村婦女不喝牛奶而幾乎沒有人患乳腺癌,從而得到啟發,戒掉每天必吃的兩盒優酪乳,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腫瘤在六個星期之後奇跡般的消失了。
 
普蘭特教授是英國地質局的首席科學家,同事們目睹了她反復患病到痊癒的曲折過程。當同事們的親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時候,都紛紛來向她求援。普蘭特教授通過改變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 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癒。
 
為什麼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夠治癒癌症?普蘭特教授下功夫進行研究,她得出結論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當然就很厲害了。她認為牛奶的危害比香煙還嚴重。
 
 
善良而樂於助人的普蘭特教授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課題,特意寫了兩本書《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與乳腺癌教程》,還創辦了宣傳網站,網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流覽。
 
 
美國著名醫學教授新谷宏實(美籍日本人)經過四十多年的行醫實踐,以醫療實證為依據,充分證明牛奶會導致婦女乳腺癌。
 
他發現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愛喝牛奶的女人。新 谷宏實 教授在當代醫學史上有突出貢獻,他創造了醫治無數癌症,而沒有一例復發的醫療奇跡。他有什麼法寶能夠使每一個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再復發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訴人們,他的法寶就是在患者作了腫瘤切除術之後,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魚蛋。
 
 
牛奶為何會導致多種腫瘤病變?美國康奈爾大學 終身 教授坎貝爾是癌病學的研究權威,特別在致癌學研究領域有非常突出的貢獻,曾被美國癌症研究所授予“終生研究成就獎”。他的研究給人們找到了答案。坎貝爾證實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其致癌能力甚至超過化學物質。他說:
 
“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哪些蛋白質有比較強的促癌效果呢?
 
一個是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占牛奶蛋白組成的87%。這種蛋白質促進各階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進入細胞,使更多危險的致癌物衍生物結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變反應,使得細胞突變為原癌細胞的可能性增大,這些細胞一旦啟動,就會形成更多的腫瘤。”
 
 
牛奶致少年兒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於篇幅本來不想談這個問題,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終身難治,一個孩子一旦變成 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後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賴外源的胰島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談。牛奶是如何使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作過論述,我把論述摘錄如下:
 
“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種破壞性的、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中。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艱難的經歷。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種疾病和我們的膳食有關係,特別是我們每天攝入的乳製品。牛奶中的蛋白質誘導I型糖尿病的發生,很早就見著於文獻。其過程很可能是這樣的:
 
嬰兒接受母乳餵養的時間不長就開始喂以牛奶蛋白質,很有可能是嬰兒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質。
 
牛奶進入小腸後,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
 
對於某些嬰兒來講,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於是這種原初蛋白質的氨基酸小鏈或片斷就存留在小腸當中。
 
這種沒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質片段被吸收進了血液。
 
免疫系統識別了這些片段,將它們作為外來的入侵者,並開始破壞它們。
 
不幸的是,這些蛋白質片段和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完全相同。
 
免疫系統喪失了識別牛奶蛋白質片段和胰腺細胞的能力,並開始攻擊兩者,導致兒童的胰島素生成功能的破壞。
 
在12個國家的14歲以下兒童中,牛奶攝入量與I型糖尿病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好的線性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牛奶攝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蘭,I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時,牛奶的平均攝入量芬蘭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這一數值是非常低的。”
 
針對牛奶危害兒童健康問題,1994年美國兒科協會強烈建議:如果家族成員糖尿病比較常見的話,那麼這個家庭中出生的嬰兒最好兩年內不要服用任何牛奶。
 
在此我要特別強調指出,牛奶除了導致癌症和糖尿病外,還會導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貝爾說:“科學證據確鑿無疑,研究結論令人震驚: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自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幾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奶農,奶場主,乳製品企業的員工,牛奶是他們的飯碗;奶品製造商,奶品銷售商,奶品包裝商,牛奶是他們的搖錢樹。他們又怎麼能面對這樣的現實呢。
 
我也不希望這是事實。可是令人沮喪得很,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夠證明牛奶沒有危害。
 
 
談到牛奶的無情現實,坎貝爾說:“我本人是在奶牛場長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長大的,我很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須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
 
 
牛奶越喝越缺鈣
 
 
這個問題可以講兩點。
 
(一)牛奶含鈣並不高。 100克 牛奶之中含鈣110豪克,而 100克 海帶鈣含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隨便挑一種綠葉蔬菜,鈣含量都不會低於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會缺鈣。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為西瓜比芝麻大。人們選食物補鈣,假如面前有海帶、豆腐、牛奶,人們很可能徑直選牛奶,而不知道選擇價廉物美、含鈣豐富的豆腐海帶。是人們智商不如孩子嗎?不是,是人們誤信一句每天都在重複的謊言“牛奶補鈣”。
 
(二)喝牛奶反而會缺鈣。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個國家——美國、芬蘭、丹麥、瑞典,缺鈣最嚴重。在這些國家發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厲害的美國婦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質疏鬆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鈣。西方科學家在非洲調查,發現非洲斑圖婦女從來不喝牛奶,鈣質的獲取完全來自蔬菜。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10個子女,每個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親們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鈣,但斑圖婦女並沒有缺鈣。
 
三十年前中國人很少喝牛奶,特別是農村人口從來不喝牛奶,而缺鈣的情況聞所未聞。八十歲的老農民能挑很重的擔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堅。
 
從上述事實可知,正常飲食五穀蔬菜的人根本不會缺鈣,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現缺鈣。因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體液、血液變酸性,呈鹼性的鈣元素便從骨頭裏溶出來,以中和酸性,鈣完成使命後,變成廢物從尿道排出來。鈣這樣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體質越嚴重,鈣流失就越厲害。可見,越喝牛奶越缺鈣。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這句話似乎說得太過分。但是在中國而言,這句話絕對不會錯。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上有大量鮮奶,乳汁濃郁,沒有摻水,走近牛奶就能聞到飄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說這樣鮮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對的。然而,中國的奶品市場哪里有這樣的鮮奶呢?中國市場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確實牛都不能喝,甚至會把牛毒死。
 
愛丁堡的約翰·湯姆森曾用孿生小牛作試驗,一隻喂鮮奶,另一隻喂加過工的奶,吃鮮奶的小牛生長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內死亡。試驗重複了很多次,都是同一樣的結果。
 
國際知名營養學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選擇健康》中說:“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犢會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熱殺菌過的牛奶餵養的小牛犢通常在八個星期之內就會死掉”。
 
 
著名醫學家新穀弘實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銷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來哺育小牛,那麼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
 
科學家研究認為,加工奶經過均質化工藝和高溫滅菌處理,乳脂和生物?被破壞,並變成了有害物質。這樣的奶實際是一種“變質物”。牛吃了吸收不到營養,並會慢性中毒,不久就會死亡。
 
 
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例如大米、小麥、甘蔗原本是很好的營養食品,但經過多道工藝加工成精大米、精麵粉、精白糖之後,就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會致人糖尿病。又如,植物種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是人體非常需要的營養,但如果將植物種子中的脂肪用壓榨法榨出來,脂肪就變成嚴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國政府建議人們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過 25克 ,無論是從動物、植物裏加工出來的油都是一樣。
 
 
食物保持天然狀態越完整,營養就越豐富,而對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對營養的破壞,甚至會把好的食物變為毒物。最好的牛奶無疑是那種加工少、沒有摻入飲用水和化學物質、保持天然原狀態、溢出天然奶香的製品。
 
 
中國奶業的乳製品的加工已嚴重背離食品應盡力保持天然營養的原則。乳製品的加工程度實在令人不安。走進超市就會明白一切。“蒙牛純牛奶”含蛋白質 2.9 克 ,是市場上含蛋白質最高的唯一品種。蒙牛牌其他品種的乳製品含蛋白質一般只有 1克 ,其他品牌的乳製品含量恐怕更低。我不得不為之稱奇,歷來被人們視為含蛋白質高因而營養高的牛奶,其營養價值竟然低於白菜。白菜含蛋白質 1.5克 ,比含蛋白質只有 1克 的牛奶高50%的營養,並且白菜的鈣含量也比牛奶高。喝牛奶不如吃菜。
 
 
再看看奶品中的化學物質。據廠商在包裝上赫然明示的就有二十多種:阿斯巴甜、氨賽蜜、庫拉索凝膠、FOS|、IMO、卡拉膠、檸檬酸、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單硬脂酸甘油酯、三聚磷酸鈉、紐紅、紅麴紅、苯丙氨酸、活性益生元、低聚糖、乳化劑、水分保持劑、增稠劑、酸度調節劑、日落黃、香精等等。如此之多的人造化學物質,真的能吃嗎?
 
現在據奶品廠商宣稱他們的牛奶經過1100道工序。難怪市場上乳製品五花八門:高維高鋅奶,高纖高鐵奶,高鐵高鈣奶,高鈣高鋅奶,高鋅高纖奶,“特侖蘇奶”,“雙蛋白奶”、“舒化奶”,“雙核奶”,“兒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鈣奶”。即使是能吃的好東西,經過如此折騰,還能吃嗎?!
 
 
2006年6月蒙牛乳業與中國奶業協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國家學生飲用奶計畫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共同發起公益一個行動:“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即便牛奶沒有危害,喝一斤市場出售的牛奶,僅能獲取 5克 蛋白質,豈不把人餓死,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違抗自然遭天譴
 
大自然創造萬物與生命。每一種有生命的物種都有天然的生存法則,如果違反,必然衰亡。
 
各種天然動物都按照自然律進行飲食和生活,所以能夠精力充沛地活著,活到自然死亡。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20至180歲,但是,人總是自作聰明違反自然規則,因而人總是過早死亡,沒有活到自然天年。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產奶。每種動物的乳汁都是專門用於哺育自己的新生後代,沒有一種動物過了哺乳期之後繼續飲食乳汁,更沒有一種成年動物要喝另外一種動物的奶。
 
人類嬰兒長到兩三歲時就應當徹底斷奶。母親停止分泌乳汁和嬰兒體內的乳?徹底消失的生理變化,精確地發生在同一時期,足見這是大自然的安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然而,不少人偏偏要違抗自然,並荒唐地要喝另外一種動物(牛或羊)的奶。因而這些人遭到天譴。
 
由於人的腸胃裏缺少乳?,喝下牛奶之後的結果是:不能消化,牛奶的蛋白質殘留在人的器官內,成為病菌絕佳的繁殖場所,由這個原因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剝奪嬰幼兒的生命。牛奶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代謝紊亂,常常引起濕疹、哮喘等過敏性的疾病。更為嚴重的是,引發可怕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
 
牛奶中存在的一種天然激素IGF-1,是大自然賜給小牛崽的特殊禮物,很利於小牛崽快速成長而又不影響小牛崽的健康,但是人吃到這種激素就會貽害無窮:早熟,笨腦,短壽,促發各種癌症。請看下麵的分述:
 
(一)性早熟。喝奶越嚴重,孩子越早熟。小女孩五六歲就來月經,小男孩的雞雞卻很小很小。據重慶晚報報導:市兒童醫院性早熟門診1990年代初,每年收治性早熟患兒二三十例,到1998年約300例,2004年達到1000多例,2007年將接近2000例。
 
(二)笨腦。國際著名腦開發專家七 田真 先生在《從胎內開始的育兒》中說:牛奶不僅會對身體,並且還會對大腦起到壞的影響。生下來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閉,或是不會說話,大部分來自於這樣的原因:懷孕中的母親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
 
美 國鮑爾曼 博士1980年發表論文《牛奶與思維障礙》,介紹了牛奶對5位精神病人的損害案例。患者多年來意識錯亂,情感冷漠,記憶減退,心理效率低,思維偏執,體力下降,易疲勞,其中兩人被迫住院治療。但一旦停食牛奶後,四人痊癒,一人病情好轉。
 
(三)縮短生命。天然激素IGF-1刺激細胞分裂繁殖,無疑將使細胞提前衰老死亡。雖然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長得高一點,高2至3釐米,但是,這是用生命作出的交換。
 
(四)激發癌細胞。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 可以刺激所有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幾乎與每一種癌症都有關聯。科學家研究認為,人類直接由牛奶中吸入激素IGF-1後,從此體內各種細胞自行生產IGF-1激素,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後果。
 
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力證明牛奶不適宜人類。人類的體內有五千多種不同的活性?,幾乎可以消化所有食物中的糖分,但是,人體卻唯獨缺少乳糖?,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許多人一喝牛奶就嘔吐,腹瀉,消化道發病。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兒長期患腸道疾病,糞便連綿,到幾個大醫院求診無效,但停食牛奶之後,很快痊癒。
 
附言:
 
關於牛奶危害健康的觀點,早就有權威的文獻。我看過的兩本書中講得很詳細、很有說服力。我早就不喝牛奶了,只喝豆漿,身體更好了。
 
這兩本書是:一、《中國健康調查報告——膳食與疾病關係的驚人發現》(美國坎 貝爾 博士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即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的巔峰之作)。二、《洪昭光“健康聖經”大覆》(上海中醫學大學教授潘朝曦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問題在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對主流“權威”的衛護,使這些書及其科學研究成果的傳播受到壓制。科學問題可以爭論。我相信,謊言終究掩蓋不了事實真相的。——王榮鈞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現在穿什麼最「潮」?從一向引領時尚潮流的好萊塢明星身上能找到答案。女星安潔莉娜.裘莉、茱莉亞.羅勃茲不但自己套上有機棉T恤,小孩也穿戴一身有機棉製的衣褲、襪子、帽子……。

近幾年環保意識抬頭, 時尚界也跟著掀起一陣綠色風潮(Eco Chic),尤其訴求栽種過程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的有機棉產品,在消費市場上成長快速,根據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的資料指出,2006年全球有機棉產品的零售總額達11億美元,相當於360億台幣,較2005年成長了85%。美國有機交易所(Organic Exchange)更預估成長趨勢將一直持續,2010年的零售總額將會達到68億美元,相當於2300億台幣。

多家知名品牌早已投入愈燒愈熱的有機棉市場,像是Nike、adidas、Timberland、Levis相繼推出有機棉製的T恤、運動服、休閒鞋、牛仔褲……,而精品品牌GUCCI、YSL等也推出有機棉系列T恤、提袋,聯手將有機、環保意識推向時尚最前線。

如果你重視自己和家人健康,也樂意擔負環境責任,不妨考慮把有機棉放入購物清單裡。

環境付出高代價

棉花一向給人天然、健康、舒適、純淨的印象,但事實上,多數我們穿用的棉製品不但和這些形容相去甚遠,更且是毒害生態環境的可怕殺手之一。

最令人震驚的是,以慣行農法栽種棉花,使用相當大量的農藥。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MA)指出,全球棉花種植面積約佔全球農地的3%,然而,全世界使用農藥總量的四分之一全灑進棉花田裡了,其中還包括一些毒性強、可能致癌,如有機磷類、有機氯類的農藥,嚴重污染土壤、地下水,並造成一年數萬名的棉花農生病或死亡,對自然生態及人類健康都造成莫大危害。

使用大量農藥並非生產棉花的唯一問題,為維持產量及品質,栽種過程中也施加許多化學氮肥,長久下來使土壤鹽基化,生產力降低,終有一天可能再也種不出作物。

而且,從棉花收成到成衣,中間也存在健康及污染危機,例如為了讓原本顏色略帶淡褐的棉花(原棉色)變得潔白如雪,多半會以氯進行漂白,過程當中產生致癌物,並對環境造成污染;用來為衣服染色的染料裡,也含有砷、汞、鉛等威脅健康的重金屬;為了防止衣服「變皺」,通常會加入具刺激性的致癌物甲醛。

慣行農法使環境、栽種者、消費者三方受害,因此,利益人類健康及環境的有機棉漸漸受到重視,國內外許多廠商投注心力開發商品。

比起5~6年前,台灣消費市場上的有機棉產品相當少,款式選擇有限,且幾乎全是進口品,價格偏高,多數消費者很難親近,而現在,國內幾家紡紗廠及有機通路,如里仁、主婦聯盟等,都已經自行進口及製造相關商品,從嬰幼兒用品、貼身內衣褲、襪子、T恤、毛巾床單,到有機棉牛仔褲,選擇多樣化,價格也比進口便宜至少2~3成。

在國內推動有機農業的里仁公司,5年前就投入有機棉市場,並研發製作服飾,經理韓敬白說,發現原來棉花要用這麼多農藥,就決定推動有機棉,「這對環保生態真的有重大意義。」

 

 

 

http://green.cw.com.tw/Words/wordh1_1.aspx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風忌吃豆類的迷思
 

    根據2004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長期追蹤47,150位受試者12年的研究成果發現,高攝取量的肉類飲食,會增加41%罹患痛風的危險性,高攝取量的海鮮類飲食,會增加51%罹患痛風的危險性,證實了海鮮類與動物性食物與痛風的發生有關;同時,研究也發現高攝取量的植物性蛋白質飲食,會減少27%罹患痛風的危險性,證實了高普林類的植物性飲食(豆類 ﹑蘆筍 ﹑香菇等),與痛風的發生無關,推翻了過去長期對於高普林類植物性飲食,會導致痛風的誤解。
 
 
 
人類適合素食嗎
 
比較解剖學指出人類具備草食性動物的特徵:
1.鹼性的唾液,含有澱粉酶可初步消化水果榖類;
2.無尖銳犬齒,有平坦之後臼齒可磨碎食物;
3.胃酸較肉食動物少二十倍;
4.腸道是身體的數倍長。
演化學的研究也指出人類的祖先是素食。
我們肚子餓時,經過豬肉攤不會有撿起一塊肉放入口中嚼的衝動,但是水果或沙拉可以讓我們馬上吞下肚。
 
 
聚焦360度專訪_關鍵飲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e8MeAtZWOM
 
博客來網路書店_關鍵飲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2684
誠品網路書店_關鍵飲食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84751952757
金石堂網路書店_關鍵飲食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4110496262&Actid=wise&partner
五南文化事業_關鍵飲食
http://www.wunan.com.tw/bookdetail.asp?no=10049
 
 
 
 
談骨質疏鬆症 _ 鈣質與蛋白質的鬥爭(重要!)       

岳母已經七十多歲了,平常非常注重身體的保養,每天清晨除了運動二小時外,飲食方面更力求均衡,尤其牛奶必定「不少於三大杯」,以攝取豐富的鈣質,她心想,這樣縝密的飲食習慣,骨質疏鬆症絕對與我無緣。
可是,她到馬來西亞旅遊,第二天一個不小心踩空,左小腿斷得碎碎的,返國住了二個月的醫院,醫生證實:骨質非常脆弱,有「嚴重」骨質疏鬆症。像這樣的例子,社會上比比皆是。   
    
大家的觀念總以為每天只要我多喝牛奶,吃小魚干、燉排骨湯等含豐富鈣質食物,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其實是一知半解。

「乳品委員會」給國人的建議量是每日攝取含鈣量一千毫克最適合,
但奇怪的是,住在非洲仍過著幾近原始生活的班圖婦女,每日只攝取三百五十毫克鈣質,竟不曾有骨質疏鬆症發生。
     
反觀世界上每日攝取含鈣量最高的愛斯基摩土著,每天都吃魚,含鈣量達二千毫克,是正常值的二倍,卻是世界上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地方。


而美國、英國乳品消耗量最多的國家,骨質疏鬆症也最普遍,道理到底在那裡?  

原來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不在於你攝取的鈣夠不夠,鈣質量的多少並不會影響你得骨質疏鬆症,關鍵在你能不能「保持」鈣質不被流失。


那麼鈣質為什麼會流失呢?       

因為國人嗜吃「肉、奶、蛋」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身體內蛋白質太多會造成「酸性」體質,人體一旦酸質化,身體為了維持平衡,自然而然它會自「骨骼」中提取鈣質來中和酸性,成為微鹼狀態,試想,一個人經年累月被抽鈣質來中和,骨骼中的鈣質每天流失,怎麼不造成骨質疏鬆症呢?


因此,元凶是「蛋白質過量」,流失了鈣質,而非鈣質吃得不夠。    

那麼檢驗一下,我們每日飲食蛋白質真的過量嗎?       

根據國科會的建議:
人體正常的蛋白質量,以體重六十公斤的女人為例,每天只需四十五公克就夠了(男人約需五十公克)。以純素食的人而言,輕易就可得到五十七公克,何況肉食主義者,隨便一塊肉、一個蛋就過量了。

牛奶的含鈣量固然很高,可是蛋白質更高,所以牛奶喝越多的人鈣質流失更多,加上「肉、蛋」是高蛋白質食物,骨質疏鬆症不發生才怪,所以不要怪鈣質攝取夠不夠,正常飲食鈣質一定夠,鈣質多或少不會造成骨質疏鬆症,蛋白質過量才是元凶。

願大家有正確的認識,如此,骨質疏鬆症就永遠不會找上您!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樂令你功力大長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另一個宇宙來的人」,書中的主角叫陽子,是出生在大陸的一個小女孩,陽子自稱自己是外宇宙來的人,是人類無法想像的另一個宇宙系統。現今十來歲的小女孩,自小便能透視物體、預測未來,更能有系統的剖析天體定律和宇宙的情況,令大陸很多天文科學家為之驚歎!本書作者為陽子的父親,是大陸知名健康、醫學的專職記者。
 在此書中有一章叫「靈魂的養料」,有這麼一段記述:有一天陽子很高興地告訴她父親,說她現在修行突破了一個重要的大關,當時她才七歲,她父親很難相信一個才七歲的孩子居然知道什麼叫「修煉」、「大關」一類的事,就反問她說:「妳整天就知道玩,從來沒看過妳盤腿打坐、練功的,怎麼會有什麼功力大長的事呢?」陽子就說:「爸爸!告訴你吧!每個人練功的方法不一樣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練功的方法,我的方法就是玩!玩就能增長功力!你知道你為什麼練功都不進步嗎?」「不知道!妳說為什麼?」「就是你不懂得應該玩!因為你現在思想太不快樂了,而快樂正是練仙所需要的養料!明白嗎?你肯定想著,多喝點、吃點,把吃的、喝的東西變成養料,那就錯了!那物質所變成的養料只能養你的肉體,而不能養你的神,你的神真正需要的養料就是快樂、快樂!」陽子激動且語氣果斷,好像一個無所不知的高人在與一個凡夫俗子對話。冷靜想一想她的話又是充滿著智慧和哲理的。從練氣功的角度講,人的心境首先要安靜、愉快和和平,否則心不靜,再練也枉然。練氣功很大程度上是練人的元神,而人的元神—靈魂,需要什麼東西滋養,的確,我從未曾去想過。
 接著陽子說,「你知道觀世音嗎?她成道的那幾天,心裡是多麼的快樂啊!她的功力才會飛快地增長。而你現在整天腦子裡就是文章呀,什麼這個事呀,那個事呀!有時還要生氣。告訴你,一生氣練的功就白練了,只有快樂才能讓你成神!記住我的話,一定要快樂、快樂!」她用筷子敲著牆,像老師站在黑板前面給學生上課的神氣一樣。說完,開了門又跑出去玩了。
 這個社會從小就把每個人裝在一個「這個不能笑、那個不能玩、要規矩、要莊嚴、嚴肅才對」的框框裡。所以從童年起,我們天真可愛的「笑」或「玩」的能力就被扼殺了。等長大後,幾乎失去了那個會笑、會玩的天性,縱然有幸還保留那麼一點點,我們還是儘量把它壓抑著,不敢讓它發芽。記得剛跟隨師父修行時,有一次師父半開玩笑地對我說:「每次看到你那嚴肅的臉,我就笑不出來了,真想跑去閉關躲起來!」的確,我們不僅自己笑不起來,而且還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當我們看到別人在玩或是在笑時,心裡可能會如此的想著:「這有什麼好笑的?」「幹嘛要笑這麼大聲,有失修行人的莊嚴形象,牙齒都露出來了。」「吃飯不應該笑」「講話應該莊嚴不能亂開玩笑」等一大堆的批評。
 我們會把以前扼殺我們「玩」、「笑」能力的那一套,也想框在那些漏網之魚的身上,直到每個人都一起失去歡笑、玩樂的天性才滿意。如果你稍加注意觀察的話,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跟嬰兒玩,嬰兒會講一些「依依、呀呀、喔喔」任誰都聽不懂的話,他會笑、他會跌、他會哭、會亂比手劃腳,會亂找麻煩給你,可是我們依舊喜歡跟他玩,為什麼?其實我們都一直很想念那失去的純真、率性、單純、充滿歡笑、快樂的天性,你看他餓了或不舒服就大哭大叫,累了就睡得好甜,想笑就笑,不用理由,在嬰兒身上我們可以得到那種感覺,我們的靈魂會安慰一點,所以師父常說:「修行的人愈修要愈像小孩一樣的單純、快樂才對!」
 看完上面那篇文章後,才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歡笑、快樂對我們修行上的進步是有如此不可分的密切關係,難怪師父這些年來總是苦口婆心地一直叮嚀我們要常笑,不要做懊惱佛、嚴肅佛,也常陪我們一起玩。
 師父說:「在玩的時候要盡情的玩,該笑的時候儘量的笑,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該工作的時候要認真工作,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都要全心全意的把精神貫注在那裡,平常我們養成這個習慣,等你打坐時,自然而然就會集中打坐。」聽來平常,但卻是修行進步的一個祕訣。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許瑞云醫師:「小朋友、孕婦可以吃素,而且吃素反而是對小孩子更好」「一公克的蔬菜和一公克的肉,肉的農藥的比例是素的13-40倍」「魚裡面之所以會有Omega-3,是因為吃了海底裡面的微藻所產生的Omega-3,是微藻有Omega-3,不是魚」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71632

 
為了環保的理由,國際間也開始推動素食,因為吃肉會製造很多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暖化。在歐洲國家,很多人則是因為愛護動物而不吃肉。不過有人認為,吃素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他之前是美國一家醫院的院長,他就非常鼓勵吃素,還出版《科學素食快樂吃》這本書。他說,許多研究報告都顯示,素食者不但有足夠的蛋白質,而且沒有營養不良的現象。今天的健康密碼,我們也要請許瑞云醫師,和您聊聊這個話題。

歡迎收看健康密碼,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是,小孩還有孕婦可以吃素嗎?我們先來看一段影片。

肉吃的太多,會增加身體的脂肪量,但是,許多人擔心光吃素食,可能會營養不良,尤其是發育中的青少年,到底該如何吃得健康呢?讓許瑞云醫生為您解開健康密碼。

許瑞云醫師:「我想這個大概是很多人的一個疑問,小朋友、孕婦可以吃素嗎?事實上他們是可以吃素,而且吃素反而是對小孩子更好,因為現在肉類裡面的毒素,一公克的蔬菜和一公克的肉,肉的農藥的比例是素的13-40倍,事實上我們的動物的細胞,肉類裡面所含的毒素,是遠大於植物的,而且吃植物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心性,讓一個人容易專注,所以小孩和孕婦是可以吃,但是應該要知道怎麼樣吃出健康素,這點是非常重要,如果你吃的不健康,問題不是在吃素本身,而是你吃的不對。」

許瑞云醫師:「尤其是孕婦和小孩,我們要注意一下Omega-3(脂肪酸),它會幫助腦部的發育,怎麼補充?平常在什麼食物當中?亞麻仁子的油或亞麻仁子粉,不要買整個亞麻仁子那個不能吸收,還有核桃,還有他們有那種微藻,魚裡面之所以會有Omega-3,是因為吃了海底裡面的微藻所產生的Omega-3,是微藻有Omega-3不是魚,那他們現在有一個公司,他有一個專利,他從微藻裡面提煉這種素魚油,所以那個在有機店,素的魚油,而且沒有汙染的。 」

維他命B12是吃全素的人比較容易缺乏的。

許瑞云醫師:「像以前我們農業時代,我們人是很難得吃一次肉,而且沒有優質的動物,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對,而且他們那時候沒有優質的植物蛋白,像豆類還有那個堅果類,很少,大部分就是青菜這些東西,或根莖類的東西,所以對他們來講,肉類是一個很好的蛋白質的來源,是一個補品,因為只有逢年過節偶一為之,所以他們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肉是補品,那時候那個年代是沒有錯的,現在時代不一樣,現在營養過剩了,餐餐肉,而且這種現在肉類的繁殖方法,還有現在已經有太多好的素食的蛋白來讓我們選擇。 」

許瑞云醫師:「當然了,我們古今中外,很多很有名的那種最聰明IQ最好EQ最好的都是吃素的,像達文西愛迪生,很有創意的,達文西他是左手可以去計算那個微積分,右手可以著作那種世界名畫的,這種人真的是不多,大概與世俱來,也只有他那麼一個可以,愛因斯坦也是,還有那個蕭伯納等等,林肯啊,印度的國父甘地啊,都是吃素的。 」

許瑞云醫師:「美國有一個吃素的基督徒的教派Seventh-day Adventistm,台灣好像叫安息會,安息日會,他們剛好有一群吃素的人,他們就去看他的小孩,發現這些小孩子,他們的IQ是比較高的。 所以我想經過許醫師這樣的分享,大概很多父母,大概可以化解那樣的疑惑,所以建議大家真的不妨素素看。 」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長壽的琉球人

中醫世界首頁

注意事項

低卡路里

高纖碳水化合物

低脂性蛋白質

蔬菜和水果

類黃鹼素

好的脂肪

吃八分飽

運動

總    結

 

 

  • 根據25年長期調查世界上最長壽的琉球人後,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性。

 

  1. 健康的飲食:

 

  1. 低卡路里。

  2. 碳水化合物:多種而適量的高纖碳水化合物,占總卡路里的54%

  3. 蛋白質:僅足夠量的低脂蛋白即可,占總卡路里的10%到20%

  4. 脂肪:少量「好」的脂肪,占總卡路里的24%

  5. 少吃精製加工的食物。

 

  1. 正確的食物比例:84%以上是植物性食物。圖表1詳細列出了琉球老人的食物份量百分比,如果你想要健康長壽的話,請儘可能依這些比例去進食。畢竟,這是根據25年長期觀察記錄600位以上的人瑞所得的數據。它不同於只有少數幾個人瑞的小型研究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動物實驗。

圖表1:琉球老人與美國人的飲食比較(份量百分比)

 

琉 球 老 人

美 國 人

蔬菜

34 %

16 %

水果

6 %

20 %

類黃鹼素(例如:大豆)

12 %

1 %

穀類

32 %

11 %

ω-3食物(例如:魚)

11 %

1 %

含鈣食物(例如:乳類、海藻)

2 %

23 %

/家禽/

3 %

29 %

 

  • 穀類的內容:琉球老人以含有完整天然纖維的全穀類為主,而美國人則以精製加工穀類為主。

  • 含鈣食物的內容:琉球老人以海藻、綠色蔬菜、大豆、鮭魚、沙丁魚為主,美國人則以乳製品為主。

  • 琉球人每日攝食:6份蔬菜、1份水果、2份豆類、6份穀類、2份魚類、半份肉類。
    速記公式:

 

  1. 蔬菜:水果:類黃鹼素= 34:6:12 ≒ 6:1:2(6份蔬菜、1份水果、2份大豆類)

  2. 蔬菜:穀類=34:32 ≒ 1:1份量大約相同

  3. 把餐盤或便當裡的食物分成3等份,第一份是蔬菜,第二份是穀類,第三份是其他食物。然後再把第三份的其他食物分成3個小等份,第一小份是大豆類,第二小份是魚類,第三小份是水果與少量的肉類。

 

  1. 吃八分飽

  2. 高運動量

  3. 極少抽煙喝酒抽煙是健康的第一號殺手!煙與檳榔應該被視為毒品。

  4. 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社交活動、親情與友情的關懷。)

回到快速索引

內 容 解 釋

前言:

  • 要注意進出身體的東西:

 

  1. 進入身體:空氣、水、食物、藥物、聲與光的刺激。

  2. 離開身體:口臭、排汗、排尿、排便、放屁。

  • 處理食物要和處理藥物一樣小心!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每餐一定要服用「正確的食物」這帖藥!

  • 「如果我們吃得不正確,沒有醫師能救得了我們;如果我們吃得正確,就不需要任何醫師。」-------維克多˙羅辛醫師(Victor G. Rocine,西元1930年)

  • 制約的飲食習慣:由於先天遺傳體質與後天環境的影響,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某種程度的偏食習慣。但是,同樣都有偏食習慣卻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命運。因為,偏食習慣有所謂好的偏食習慣和壞的偏食習慣。例如:如果你所鍾愛的食物是有害健康的,或者你所討厭的食物偏偏又是維護健康不可或缺的食物,那麼你就會離健康越來越遠。反之,如果你所喜歡吃的食物都是適合你的體質,而不喜歡吃的食物恰好都是不利健康的食品,那麼健康就非你莫屬了。問題是,你會像後者這麼幸運嗎?大多數人在其一生當中都是順著習慣在吃東西,對於食物的好壞並不是十分了解。為了解決某些偏食習慣可能帶來的危害,我們建議你:

 

  1. 食物種類要豐富:不要只侷限在少數喜歡吃的食物!因為站在營養均衡的觀點而言,只偏好某些特定食物而排斥另一些食物,會很容易錯失那些討厭的食物裡面所含的重要營養成分。美國生化學家Dr. R.Williams曾經把每一種營養素比喻成鎖鏈的環節。他說:「如果有一個環節脆弱不堪的話(某種營養素不足),就算其他的環節再堅固無比,也會削弱整條鍊子的強度」。這段話充分說明了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因此建議你,一天至少要吃15種食物以上,最好以30種為目標。

  2. 了解食物的性質食物的好與壞是相對的。要判斷食物的好與壞是要根據個人的遺傳體質而定,同樣一種食物可能對某些人是補品,對另外一些人卻是毒品。因此,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去實驗品嚐,來找出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也就是說,要懂得尊重自己的體質,不能吃的食物就是不能吃!科學的研究報告確實是非常有用的依據,但是對所有的人而言,並不是100%適用的,仍然可能會有個別差異的例外情形存在。因此,大部分的食物還是得靠自己親自嘗試來印證。當然,某些已經公認是具有毒性的食物,就應該直接避開,不必再去嘗試了。站長認為食物與個人遺傳體質之間的關係應該越早建立資料庫越好,最好在童年階段就由父母或師長協助完成。這種食物篩檢的工作,是攸關個人健康的養成教育,不能被忽視,否則等到中晚年才發現從小就吃錯食物,往往為時已晚矣!至於直接品嚐後,要如何判別食物的好壞呢?以下的指標可供諸位新神農氏參考:

 

  1. 立即而明顯的症狀。例如:腹瀉、心悸、噁心、紅疹、、、等等。

  2. 排泄物:大便的軟硬、顏色、形狀、氣味;小便的顏色、氣味。如果大便顏色不是金黃色,而是偏向暗黃色的話,就是代表氧化程度比較嚴重。那麼,在飲食方面就必須增加抗氧化物的攝取量,例如:蔬菜、水果等等。如果小便顏色不是接近無色,而是偏向黃色的話,就是代表水喝得不夠,小便濃度沒有被充分稀釋。

  3. 呼吸的味道、口臭:器官退化的老年人或內臟嚴重敗壞的患者身上,可以聞到特殊的酸臭味。例如,肝病患者有魚腥味、洗腎患者有尿騷味。

  4. 皮膚的顏色、光澤、彈性、體味:皮膚是身體排泄器官中面積最大的,如果把全身100%的皮膚都塗上油漆的話,人就會立刻死亡。通常其他排泄器官(肺臟、腎臟)無法完全排放的毒素會經由皮膚以各種形式的皮膚病釋放出去。例如:青春痘、濕疹、牛皮癬等等。但是,體內的毒素並不會在短時間內就馬上表現在皮膚上。所以,當你發現皮膚有不正常的現象時,除了環境污染因子以外,可能就要檢討自己是否長期以來都吃錯了食物,或者有長期濫用藥物的情形。

  5. 情緒的起伏。

  6. 體能的狀況。

 

  1. 控制食物的數量:光是了解食物的性質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想要利用食物來改善健康,除了對食物必須有質的觀念外,還要有量的觀念。大家都知道藥物有所謂「劑量」的問題,過量會產生副作用;食物也是一樣。有些食物在某個數量之下對身體是有利的,超過那個數量反而會危害身體。換句話說,再好的東西,吃太多也會傷身體。例如:茶、酒、辣椒、維生素、纖維素、、、等等。這種例子實在不勝枚舉。

  2. 無法分辨食物好壞時:如果沒有能力馬上分辨出食物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那麼不妨採取少量多樣的策略。如此一來,縱使不小心吃到有害的食物,也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傷害!對一般無特異功能的大眾而言,「少量多樣」的準則就是一道強而有力的護身符

  • 單品健康法的陷阱: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單一食物或藥物就能帶來整體的健康。(例如:市面上不斷推出的健康食品,尤其是直銷性質的商品。)單品健康法常犯的錯誤是:

 

  1. 只見其利不見其弊:廠商只宣揚它的功效,而刻意隱瞞它的副作用。

  2. 過量:誤以為吃越多越好,忘了補充過量一樣會產生副作用。

  3. 顧此失彼:低估了其他營養素的必要性。

  • 人工提煉萃取物的缺點:

 

  1. 吸收效果打折扣:天然的食物或藥物往往是以多種成分螯合的狀態存在,而我們體內的基因經過數百萬年的適應後,也已經認識它而且能夠製造特殊的消化酵素來分解它。但是,近年來人工提煉萃取的食物或藥物,都是身體前所未見、絲毫都不認識的陌生物質。因此,常常發生身體無法完全消化分解的情形。這就好像一把新的鎖,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鑰匙一樣。

  2. 慢性中毒:更嚴重的是,這些未完全分解的代謝廢物,如果無法被排泄掉而屯積在體內的話,就會造成慢性中毒!

  3. 價錢太昂貴:研發費用太貴,廠商必然想要儘速回本。

  • 溫度與食物變質的程度:用燉的或煮的低溫烹調方式,基本上都不會產生致癌的物質。相對來說,用炸的或燒烤的方式,由於溫度太高,尤其是烤肉時溫度高達華氏350度,就會產生許多的致癌物質。用烤箱烘焙食物,也會產生一些致癌物。另外,烹調的時間越久,致癌物越多。

  • 致癌的食物:

 

  1. 不能吃燒焦的食物!例如:烤焦的肉、烤焦的吐司麵包、烤焦的玉米等等。建議:燒烤食物時,最好用錫箔包起來,避免食物跟炭火直接接觸。 (鋁箔加熱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老人癡呆症。 不過,筆者認為錫箔紙也是有毒的,這點仍有待科學證實。)

  2. 不能用烤肉時滴下來的油,再回塗到肉上。

  3. 避免吃加工、燻製和醃製的食品,例如:香腸、熱狗、火腿、鹹豬肉、燻雞、燻鴨、燻鵝等等

  • 在高溫下烹調肉類,例如:炸、燒、烤,都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在菸草中也有它。這樣烹調的肉中,即使沒有焦也會含有雜環胺,所以你根本不可能完全去除它。

  • 吃魚會比吃肉好,因為即使是在高溫下烹調,魚肉產生雜環胺的量,也只有肉的1/5。

  • 生食Vs熟食:少數的食物最好是採取生食的方式才能吸收到其中寶貴的營養成分,熟食反而會破壞它的精華,例如:水果與少數的蔬菜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酵素,如果加熱烹煮的話,裡面的酵素就會被破壞掉。但是,對目前大多數的食物而言,熟食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加熱處理才能軟化其中無法消化的纖維,同時也才可以殺死有害的微生物。有些食物甚至生食會中毒,必須烹煮後才能消除其毒性。因此,篤信生食主義(生機飲食)的人,必須深思人類是經過二百萬年的食物實驗才發展出熟食文化,姑且不論熟食文化是否明智,我們必須認知到:人類的基因已經演化成適應熟食的基因了,如果要恢復成原始人類適應生食的基因,恐怕也需要經過長久的時間。所以,如果你的體質不能消化某些生食的話,請勿盲目堅持!

 回到快速索引

健 康 的 飲 食

 

低卡路里:長壽最重要的原則

  • 限制卡路里是最簡單、最神奇的抗老化仙丹,但是,也是最常被忽略的黃金準則。60年來的科學實驗一致證實:只要限制卡路里就能夠延長壽命,因為,低卡路里飲食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 養生上的「盲點」:通常注重身體保養的人,都會很注意所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懂得儘量避開有害的食物。但是,吃超過身體需要的有益食物還是不利於健康。因為,這些多餘的食物除了會造成代謝上的額外負擔外,還會轉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

  • 吃高營養、低熱量的食物可以延長壽命!卡路里的限制並不代表營養不良、過度禁食、或者是飢餓。卡路里的限制是針對「飽食時代」的弊端所提出的警告,並非是走極端的絕食或強迫餓肚子。因為,攝食的不足會迫使身體降低新陳代謝率來減少能量的耗損,一旦新陳代謝率過低,體內的代謝廢物就無法有效率地排出體外,結果這些毒素就會囤積在體內,形成慢性中毒!此外,根據實驗,過度飢餓還會讓人沒有耐性、容易動怒、與人爭執。這對維持身心健康所必備的「良好人際關係」而言,是負面的。

  • 維持建康的最低食物需求量:你仍然必須攝食足夠的各種營養成分! 也就是你所吃的食物不能只夠維持生命而已,還要能夠帶來身心的健康!

  • 食量與卡路里:琉球人並非食量很小,他們能夠吃很多食物,但仍然維持低卡路里。因為,他們吃的是未精製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少吃「高卡路里」食物,像是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以相同體重的人做比較,琉球人比北美人吃得多,但是總卡路里則較少。更重要的是,他們飲食的內容是非常健康的均衡。琉球秘訣告訴你如何吃一大堆美味食物,還能減少你的卡路里!

  • 琉球人每天只攝入大約1300~1500卡路里,而美國男子平均攝入3300卡路里。

  • 琉球居民人瑞的百分比是日本其他地區的4倍。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琉球人的飲食與其他日本人稍有不同。他們吃的蔬菜量是其他日本人的3倍,所吃的魚肉量是其他日本人的2倍。平均卡路里比標準日本人降低了20~40%

  • 早在16世紀,威尼斯貴族路易斯‧卡納多,曾經在他的小說《談清醒的生活,怎樣活100年?》中寫下了他自己的經歷,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卡納多喜歡快樂的生活,整天大吃大喝,直到40歲時的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看上去像個老頭!之後,他被痛風、疝氣和持續性高燒折磨得痛苦不堪。有一天,他的醫生告訴他,他只剩下幾個月時間了!然而卡納多活到了102歲,他死的時候坐在躺椅上,沒有任何痛苦。在他95歲的時候,他曾寫道:「我的一生太美好了,墳墓外邊所有可以享受的幸福我都享受到了!.....看看大多數老人過的生活吧,充滿了疼痛和痛苦,而我的生活裡只有快樂,看來我會永遠快樂地活下去!」那麼他到底做了什麼?首先,卡納多簡化了他的食物,他只吃他認為容易消化的東西,其次,他大大減少了食物的攝入量,每天只吃12盎司的固態食物,喝14盎司的低度酒。他成功了!

  • 《新英格蘭醫學周刊》199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肥胖的婦女比體重輕的婦女更早去世,特別會因為患癌症或心臟病去世,而活得最長的,是那些體重比平均體重低15%的婦女們。

  • 不要用更多的運動來代替減少卡路里的攝入。吸收大量的卡路里,然後再通過運動消耗掉,並不會帶來和減少熱量攝入一樣的效果,因為你的體內仍然在進行著能量的消耗,依舊會對衰老產生影響。進行適度體育鍛鍊是有益的,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它不如減少攝入量更好一些。提醒你一點的是,減少卡路里攝入不適合兒童,因為他們正在發育成長。為達到最佳效果,羅伊‧沃福特博士建議,可以從20歲開始進行。不過,如果你已經四五十歲了,現在開始還不算晚,儘管開始時間愈早愈好,但是從實驗結果來看,很多處於中年的動物,在減少熱量攝入之後,確實延長了他們的壽命和健康的時間。

  • 羅伊‧沃福特博士的建議是,每天卡路里的最高值是2200。

 回到快速索引

多種而適量的高纖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一般分為簡單和複合兩種。

  • 簡單碳水化合物:成分簡單,可立即分解成單醣或雙醣的化合物。例如:砂糖、果糖、蜂蜜、麥芽糖、甘蔗汁、牛乳糖等等。

  • 複合碳水化合物:與多種其他成分結合,不容易立即分解成單醣或雙醣的化合物。例如:穀類、蔬菜、水果、豆類、塊莖植物、堅果、種子等等。

  • 琉球人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佔總卡路里的54%,來源以穀類為主,約佔食物總份量的32%,其次是蔬菜34%、豆類12%、水果6%及少量的堅果和種子。

  • 琉球人攝取的穀類當中大部分是以含有完整天然纖維的全穀類為主,很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像是白糖、白米或白麵粉做的食物。

  • 以相同體積的碳水化合物來比較:含有豐富纖維質的碳水化合物,裡面所含的澱粉比較少,卡路里也比較少。而纖維質少的精緻碳水化合物,裡面大部分都是澱粉,卡路里也比較高。所以,吃進相同體積的碳水化合物,所攝取的卡路里會因為所含纖維質的多與寡而產生迥然不同的結果。(註:一天的纖維素需要量大約是30克。)

圖表2:精製與未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比較

 

未精製碳水化合物

精製碳水化合物

纖維質

很多

少量

飽食感

消化吸收速度

慢,不易餓

快,容易餓

血糖上升速度

緩慢

急速

血糖指數

較低

較高

餐後血糖值

高一點點

偏高許多

餐後胰島素濃度

高一點點

偏高許多

  • 精製碳水化合物的特性是可以馬上被身體吸收轉換成葡萄糖。所以,當你吃進精製碳水化合物時,血糖濃度就會急速地上升。由於血糖太高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身體必須製造大量的胰島素來搬運儲存這些蜂湧而來的葡萄糖。有趣的是,通知胰島素何時分泌或何時停止的回饋反應總是會慢半拍。因為,當血糖降到正常值時,通常還要再等待一陣子,確定血糖不再攀升後,才開始通知胰島素停止分泌,如此一來,胰島素往往已經分泌過量了。這些過量的胰島素仍然會繼續做搬運儲存葡萄糖的工作,結果就會使得血糖過低。而血糖一旦過低,你就會產生想吃甜分的慾望,於是,你又開始吃進大量的精製碳水化合物來提高血糖。這樣的情形就像坐雲霄飛車,一下子升很高,一下子又大幅度下降。它的弊端就是胰島細胞會因為常常在短時間內過度趕工製造胰島素而變得不正常或完全損壞。

  • 非精製碳水化合物的特性是不會馬上被身體吸收轉換成葡萄糖。因為它含有大量的纖維,可以含住糖分、油脂,水份等等養分,使這些養分不會很快地釋放出來。而且纖維越完整,養分釋放的速度越慢。所以,攝食含大量完整天然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就不會造成血糖濃度急速上升和急速下降的問題。

  • 如果常常大量攝食精製碳水化合物的話,久而久之,細胞也會對持續高濃度的胰島素產生遲鈍反應,這種現象又稱為胰島素阻抗。一旦有胰島素阻抗的現象,胰臟就必須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來彌補缺乏效率的葡萄糖搬運儲存工作,結果就會造成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過高,進而影響其他荷爾蒙的平衡,同時也容易造成胰島細胞的損壞。

  •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所產生,胰島素分泌後會進入血液,然後在細胞表面與胰島素受體連結。每個細胞表面大約有20,000個以上的胰島素受體,這些受體內部有一種酪胺酸激化酵素(tyrosine kinase,TK),這種酵素一旦被胰島素活化,就會引發一連串的作用。它會開啟管道讓葡萄糖進入細胞,使細胞能夠儲存及運用葡萄糖來製造能量。當細胞產生胰島素阻抗現象時,這些管道便無法打開,葡萄糖也就無法進入細胞而停留在血液中。如果胰島素阻抗很嚴重的話,再高的胰島素也發揮不了作用,那麼血糖就會持續過高。最後,這些過量的葡萄糖會經由腎臟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在排放過程中,葡萄糖會順道帶走水分,造成頻尿和口渴,形成糖尿病典型的症狀。

  • 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後遺症(指碳水化合物佔總卡路里的40%以下):有些營養學家認為高碳水化合物會造成肥胖、胰島素阻抗、血糖過高等問題,於是建議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飲食。他們認為,當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用來補充肝醣儲存量後,剩下的碳水化合物會轉變成脂肪。所以,他們就故意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降低,相對地提高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來減少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脂肪。事實上,只要你攝取超過你身體所需的卡路里,多餘的都會轉變成脂肪,無論是來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或是脂肪。這些食物的差別,勉強來講,只是脂肪食物比其他兩種稍微比較容易轉變成脂肪組織而已。真正要限制的是食物的總量,而非只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量。何況,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比較好的燃料,就像瓦斯一樣,可以完全燃燒。而脂肪和蛋白質則是比較髒、無效的燃料,就像燃燒煤炭一樣。例如:脂肪代謝會產生的有毒產物,它會使你呼吸不好,皮膚有氣味,思考混 亂同樣地,蛋白質含有氮,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分解為毒性極高的氮化物。因此,處理這些氮化物的重擔自然就落在肝臟上,肝臟會把它進一步轉化成比較簡單的化合物,也就是尿素。但是,尿素的毒性也是很高,必須趕快經由腎臟排泄掉。所以,這些不好燃料的有毒代謝廢物都會帶給肝臟腎臟很大的傷害
    根據實驗,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如果小於150克碳水化合物時(約一天600大卡),身體就會分解脂肪和蛋白質(進行酮化作用
    ketosis)來餵養自己。這種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確實會讓體重快速下降,只不過減少的成分大部分是身體的水分,脂肪減少的百分比反而比中醣飲食來得少(參考圖表3)。更糟的是,身體會對低醣飲食產生危機意識,一旦停止減肥開始恢復吃正常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時,身體會竭盡所能把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脂肪,以備下次能源危機時能派上用場。結果,減少的部分並沒有按原來的組織比例恢復,反而是脂肪組織的比例增加了。
    總之,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是一種偷機取巧的方法,就長遠來說,並非健康的減肥或飲食之道。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這種減肥方法的減重速度非常快,但是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後,復胖 的程度更是驚人!通常,能用這種方法瘦下來的人,大多具有「身強體壯」的本錢 。這些人在短期內都還能夠耐得住代謝廢物的侵蝕〈酮酸、醛酸、、等代謝酸毒〉。但是只要時間一久,
    未完全排出的酸性代謝物就會累積到超過任何健壯身體所能 忍受的臨界點,結果就會出現明顯的身體機能障礙。例如:腎臟的排泄功能受損造成身體水腫,淋巴系統循環不良造成內臟脂肪的囤積、、等 。這時,除非你有妙方把這些代謝毒素排出體外,否則,你就再也瘦不下去了!

圖表3:不同量碳水化合物造成體重減少的種類和量

佔總卡路里的百分比

每日體重減少

脂肪

蛋白質

中量碳水化合物(45%

278克

103克(37%

164克(59%)

11克(4%)

低量碳水化合物(5%

467克

285克(61%

162克(35%)

19克(4%)

 

  • 請注意:這兩種減肥法都把不該減的蛋白質給減了,而這意味著肌肉被犧牲掉來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琉球人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佔總卡路里的54%以上。

  • 琉球人的碳水化合物平均佔總卡路里的54%以上,而且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更是高達70~80%,例如:在二次大戰前後期間,物質十分匱乏,琉球人只能吃一些像甘薯之類的食物糊口。照理說,他們應該不會很健康才對。可是事實上,他們卻是非常健康而且長壽。更奇怪的是,為什麼北美人也吃不少的碳水化合物卻沒有那麼健康?答案就在圖表4。它透露出錯誤的碳水化合物內容是無法帶來健康的。如果我們只知道調整碳水化合物所佔的百分比,而不知道改善碳水化合物的內容,那麼,不管你是吃低碳水化合物或是高碳水化合物,都一樣無法帶來健康。特別是,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還會讓你誤以為碳水化合物就是肥胖和心臟病的根源。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精製的、高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

圖表4:北美人的碳水化合物內容

種類

碳水化合物的內容

比率

簡單

糖(主要是蔗糖或餐桌上的糖)

40

複合

穀類(大部分是精製的

水果

乳製品(很少碳水化合物,以乳糖形成)

馬鈴薯

蔬菜

莢豆(大豆)和堅果

 

36

7

6

5

4

2

 

 

糖佔40%精製的糖是血糖指數高的食物)

糖+精製的穀類76%40%36%)(精製的穀類也是血糖指數高的食物)

蔬菜和莢豆只佔6%(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只佔一點點)

  • 碳水化合物的「質」與「量」: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很重要的一環,它不但是最棒的燃料,而且裡面還常附帶著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抗氧化物及一些微量元素。因此,我們千萬不能矯枉過正,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降到危害身體的程度。其實,我們只要攝食足夠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兩全其美,一方面可以穩住血糖,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豐富的養份。

  • 根據琉球人的飲食型態,建議你:保持多種而適量的高纖碳水化合物

  • 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又稱醣類指標):以每50克為1人份的食物進食,經過2~3小時後,根據測量的血糖值來評鑑分等該食物對血糖的影響程度。一般以葡萄糖漿和白麵包為評鑑分等的基準,也就是假設葡萄糖漿和白麵包的血糖指數為100。高於100的食物就是讓血糖上升的程度比萄糖漿和白麵包高,而低於100的食物則比較差。指數在65~89之間的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屬於中度,只能適量地食用。指數在90以上的食物,僅能偶爾食用。

  • 血糖指數高於65的食物:目前只有下列食物做過血糖指數的實驗測試,其中紅色標底線的項目為台灣地區常見的高血糖指數食物(>80)。

 

  1. 麵包類:白麵包100、粗麵粉99、大麥粉95、裸麥烤脆麵包93、裸麥粉92、裸麥粒71

  2. 穀類:速食米128、樹薯粉115、小米101、玉米粉98白米81、糙米79、甜玉米78、蕎麥78、碾碎大麥72、布格小麥片68、煮半熟的米68

  3. 早餐穀片:泡芙米123、玉米脆片119、泡芙小麥105、碎小麥片99燕麥粥87、瑞士果乾全穀片(Muesli80、燕麥糠78

  4. 水果:罐裝杏子91香蕉83芒果80奇異果75、柳橙汁74

  5. 豆類:罐裝菜豆74、罐裝綠扁豆74、烤豆69、綠豌豆68

  6. 麵食類:盒裝通心粉92、杜蘭麥義大利麵78、義大利寬扁細麵71

  7. 湯類:豆湯84

  8. 根莖類蔬菜:防風草根(Parnips139烤馬鈴薯121、速食馬鈴薯118炸馬鈴薯條107白馬鈴薯泥100、甜菜91、小馬鈴薯81煮熟白馬鈴薯80甘藷77、番薯73胡蘿蔔70

  9. 乳製品:冷凍豆腐164(?)、冰淇淋84

  10. 烘烤食品:米糕123、小麥脆餅99餅干90鬆餅88蛋糕87芝士比薩86

  11. 點心:軟心豆粒糖114、炸玉米片105硬糖果100巧克力84、爆米花79、洋芋片77

  12. 糖類:蜂蜜104蔗糖87

  • 全穀類的來源:我們可以從五穀雜糧店買到含有完整天然纖維的全穀類。例如:五穀米(糙米、大麥、燕麥、蕎麥、薏仁)、十穀米(糙米、黑糯米、小米、燕麥、蕎麥、小麥、麥片、芡實、蓮子、薏仁)。

  • 十穀米的煮法:洗淨後要先浸泡3小時才能放進電子鍋煮,米與水的比例大約是1:1.5,也就是,一杯米大約需要一杯半的水。如果沒時間浸泡,可用一杯米配二杯水直接煮。水的量是大約值,可隨自己的喜好,酌量加減來改變米的軟硬度。如果用普通的電鍋煮的話,外鍋大約需要一杯水的量。另外,建議您:十穀米加入甘藷(勿削皮) 、豆類一起煮,既營養又美味!

  • 腸胃不好的人,十穀米可以減量或煮成粥。例如:每餐85公克(煮熟後重量)

  • 站在營養均衡的觀點而言:食用全穀類時,最好是多種穀類混合食用,不要只吃其中的一種,而且還要配合其他的食物,不能只吃穀類而不吃蔬菜水果、豆類、魚類等等其他食物。

  • 有些全穀類一次不能食用過量,以免消化不良。例如:糯米、蕎麥等等。另外,薏仁有收縮子宮的作用。所以,孕婦在懷孕初期、或有習慣性流產者,要禁止食用薏仁。

  • 小麥是美國過敏食物排行榜的第二名〈第一名是牛奶〉,所以,還是要密切注意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吃大量的穀類。

回到快速索引

適量的低脂性蛋白質:

  • 人體的肌肉、韌帶、肌腱、器官、腺體、指甲、頭髮、血紅蛋白、、等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另外,抗體、酵素、荷爾蒙、基因、神經傳導物及其前身、、等等也需要各式各樣的氨基酸來合成。

  • 缺乏足夠的蛋白質會導致智能不足、水腫、肌肉萎縮、免疫力下降和荷爾蒙的不平衡,但是吃太多蛋白質也會引起高血壓、骨質疏鬆、腎結石和動脈老化等疾病。現代人缺乏蛋白質的情形很罕見,所以要多防範蛋白質過量的問題。

  • 減低蛋白質攝取量的好處:蛋白質的需求量遠比你想像中還要少

 

  1. 可以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蛋白質比脂肪、碳水化合物更難消化,也就是,要耗費更多能量才能消化蛋白質。)

  2. 可以減輕肝腎的負擔,因為蛋白質的代謝物是毒性很高的氮化物,必須仰賴肝臟轉換成毒性較輕的尿素,但是,尿素對身體而言仍然是致命的物質,必須進一步由腎臟排泄掉。

  3. 可以節省大量能源來修補器官組織。

  4. 保護免疫系統不受太多過敏原的刺激,因為蛋白質容易形成過敏原,所以過多的白質容常常是身體過敏的主要原因!

  5. 減少心血管疾病,因為蛋白質的食物總是伴隨著脂肪,也就是說,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定會連帶地吃進一些脂肪,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食物裡面都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

  6. 減少骨質疏鬆的機會,因為蛋白質的代謝物是酸性物質,身體必須從骨髓中溶解出鹼性的鈣離子來中和這些酸毒。

  7. 蛋白質的代謝需要消耗維生素B6,過多蛋白質會導致維生素B6的不足而引起貧血、舌炎、脂漏性皮膚炎

  8. 高蛋白食物會使血糖升高,因為蛋白質有刺激升糖激素分泌的作用。

  •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1. 豆類:大豆及其製品、紅豆、黑豆、扁豆和菜豆等等。這是最佳的蛋白質來源。但是,光是吃豆類並不能獲得完整的必需氨基酸,必須與穀類一起吃才能產生互補的效果。這是只吃植物性蛋白的素食者必須特別注意的。另外,有些人在遺傳上不具有消化豆類的能力,必須由其他來源補充。

  2. 乳製品:原味優格(不加增甜劑、人工色素和防腐劑)、硬乳酪、蛋均是良好的蛋白質。不過, 今日的乳製品已經普遍受到人工飼料添加物的汙染,例如:過量的抗生素及荷爾蒙。而且,乳製品也是最主要的過敏來源之一。因此, 能不喝牛奶就不要喝!如果你不放心,仍然認為不喝牛奶會營養不良,那麼,你不妨親自做一個星期的實驗看看,比較一下:吃乳製品與不吃乳製品之間的差別。通常,我們不建議成年人飲用牛奶,因為他們大部份都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

  3. 魚類:建議吃含豐富ω-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大西洋鮭魚、鮪魚、虹鱒、大西洋鱈魚、黑線鱈、比目魚、鯖魚和鯷魚。

  4. 野獸肉:水牛肉、兔肉、駝鳥肉和鹿肉,均含有低膽固醇、低脂肪和高蛋白質。

  5. 其他肉類:去皮的白肉(火雞肉、雞肉)、瘦的紅肉。

  • 蛋白質的食物總是伴隨著脂肪,也就是說,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定會連帶地吃進一些脂肪。所以,要儘量選擇低脂性蛋白質。例如:大豆及其他豆莢類、全穀類、堅果、種子。

  • 堅果和種子是好的蛋白質來源,也提供健康的脂肪(ω-3脂肪酸)。可是,堅果和種子是屬於高卡路里的食物,所以,一次不要吃超過2到3湯匙。另外,市面上提供的堅果和種子有些會灑上少許的薄鹽,因此,也要特別留意鹽的攝取量是否過多?

  • 份量:建議每餐低脂蛋白質的量以不超過手掌或紙牌大小為原則。

  • 琉球人喜歡食用富含植物性低脂蛋白質的大豆及其製品(12%),例如:豆漿、豆腐、豆乾、味噌。

  • 不加糖的黃豆豆漿或黑豆豆漿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可以直接從豆腐製造店購得。如果能夠買得到黑豆豆漿的話,不妨與黃豆豆漿輪流喝。也就是說,喝完黃豆豆漿後,下次改買黑豆豆漿,然後等到黑豆豆漿喝完時,又換喝黃豆豆漿。另外,也可以一次買兩種,混在一起喝。通常,一次購買的量最好以2~3天內能喝完為原則,因為冷藏太久仍然會失去新鮮度。

  • 琉球人也喜歡食用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冷水魚類(11%),少吃陸地動物。例如:鰹魚、鮭魚、鮪魚、鯖魚、鯡魚。這些遠洋的魚類照理說應該都沒有污染,但是,事實上仍然發現有遭受環境污染的情形,至於人工養殖的魚類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建議你:不要吃魚皮,因為這是有毒化學物質累積的部位!

  • 餐餐都要攝食蛋白質!

  • 食用豆類應注意事項:

 

  1. 不要食用過量:避免腹脹、消化不良。

  2. 有些豆類不宜生吃:例如:黃豆、扁豆等,因為含有胰蛋白酵素抑制素,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另外,所含的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也會使人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的症狀。所以,應煮熟後再食用。

  3. 煮豆類時不要放鹽:鹽會破壞水溶性的維生素B1B2

 回到快速索引

蔬菜和水果:合佔食物總份量的40%34%6%

  • 蔬菜:水果=約 6:1

  • 蔬菜的特色是:低卡路里、含豐富纖維質、礦物質、維生素、抗氧化物。

  • 蔬菜水果有預防癌症的功能,所以,美國國家癌症學會建議:每日至少吃5種以上的蔬菜水果。實際上,琉球人一天吃7種以上的蔬菜水果。

  • 通常,小家庭每天要準備7種以上的蔬菜水果是有困難的。建議你不妨從自助餐店挑選少量多樣的蔬菜水果來補充種類的不足。有時候,視情況的不同,也可以採取分散的方式去補足,例如:午餐先挑選5樣,晚餐再挑選不同的5樣。

  • 水果不能吃太多,因為好吃的水果多半太甜,容易造成卡路里太高。(琉球人吃的水果量不多)

  • 根菜類所含的纖維質特別多,可消除便秘、預防大腸癌。例如:蘿蔔、胡蘿蔔、牛蒡、蓮藕、甘薯(地瓜)等等。

  • 蔬菜水果的攝取要訣:

 

  1. 最好吃天然的:加工過程通常添加了不健康的脂肪、糖、鹽、人工色素和防腐劑。

  2. 最好吃當季的:當季的蔬菜水果所含的營養成分較非當季的豐富。

  3. 種類要多樣:種類越多越能囊括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

  4. 顏色要多樣:外在顏色往往是內在成分的反射,不同顏色可能代表不同的營養成分。

  5. 顏色要鮮豔:一般而言,顏色越鮮豔,新鮮度越高,抗氧化物含量也越豐富。

圖表5:營養學家所推薦的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與食用藥草

顏  色

蔬菜

水果

藥草

紅色

蕃茄、紅色甜椒、甜菜根、紅洋蔥

草莓、蔓越莓、覆盆子、酸櫻桃、石榴、蘋果

 

橙黃色

胡蘿蔔、蕃薯、南瓜、馬鈴薯、玉米

柳橙、芒果、葡萄柚、橘子、檸檬、哈密瓜、杏仁、香蕉

薑黃

綠色

羽衣甘藍、球芽甘藍、菠菜、蘆筍、朝鮮薊、綠花椰菜、甘藍菜、水田芥(豆瓣菜)

奇異果、酪梨

綠茶、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薄荷、牛至、檸檬草、羅勒

藍紫色

紫甘藍菜、茄子

藍莓、康果葡萄、黑莓、接骨木果、葡萄乾、梅子、梅乾

薰衣草

 

圖表6:前十名健康蔬果

顏  色

蔬     菜

水    果

紅色

  1. 蕃茄

  2. 紅色甜椒

  1. 草莓

  2. 蔓越莓

橙黃色

  1. 胡蘿蔔

  2. 蕃薯

  3. 冬季南瓜

  1. 柳橙

  2. 芒果

  3. 葡萄柚

綠色

  1. 羽衣甘藍

  2. 球芽甘藍

  3. 菠菜

  1. 奇異果

  2. 酪梨

藍紫色

  1. 紫甘藍菜

  2. 茄子

  1. 藍莓

  2. 康果葡萄

  3. 梅乾

 

圖表7:琉球飲食中的前15名具有療效的食物

排行榜

主要有效成分

西方相等的食物

1.琉球豆腐

植物皂素、類黃鹼素

超硬豆腐

2.味噌

植物皂素、類黃鹼素

白味噌(低鈉)

3.乾鰹魚(柴魚片)

ω-3脂肪

鰹魚湯粉

4.胡蘿蔔和胡蘿蔔葉

類胡蘿蔔素、類黃鹼素

胡蘿蔔和胡蘿蔔葉

5.香片(茶葉)

兒茶素

茉莉茶

6.苦瓜

苦瓜素蛋白

苦甜瓜、綠皮西葫蘆

7.昆布(乾海帶)

木質素

乾海帶

8.甘藍

Indol

甘藍

9.海苔(乾海藻)

木質素

海藻片

10.洋蔥

類黃鹼素、丙烯硫化物

洋蔥

11.豆芽

類黃鹼素

豆芽

12.絲瓜

脂色素

綠皮西葫蘆

13.生大豆

類黃鹼素

冷凍大豆、豆仁

14.甘薯(紫色甜薯)

植物皂素、木質素、類胡蘿蔔素、蕃茄紅素、維他命E

紫色馬鈴薯

15.甜椒

類黃鹼素、維他命C

青椒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認為具有抗癌效果的植物:紅色標底線的項目為筆者強烈建議每天必吃的蔬菜。

 

  1. 繖形科蔬菜:紅蘿蔔、芹菜、歐洲蘿蔔。

  2. 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花椰菜結球甘藍甘藍菜高麗菜包心菜白菜大白菜)。

  3. 柑橘屬水果:橘子、葡萄柚、檸檬、萊姆。

  4. 茄科蔬菜:蕃茄、茄子、辣椒。

  5. 穀類:全麥、燕麥、大麥、糙米。

  6. 瓜類:黃瓜、美國甜瓜。

  7. 香料: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薄荷、羅勒(紫蘇)。

  8. 洋蔥大蒜、蔥、薑。

  9. 黃豆、馬鈴薯、茶葉、胡麻、歐洲甘草、薑黃、漿果。

回到快速索引

類黃鹼素:佔食物總份量的12%

  • 類黃鹼素是有力的抗氧化物,可減緩老化及預防慢性病。

  • 含類黃鹼素的食物:

 

  1. 大豆製品:大豆、大豆芽、味噌、豆腐。

  2. 其他豆類:紅苜蓿、豆芽、雪豆、蠶豆、鷹嘴豆、綠豆、斑豆、菜豆、扁豆。

  3. 蔬菜:胡蘿蔔葉、洋蔥、無頭甘藍、芹菜、綠花椰菜、大頭菜、紫花苜蓿芽、紅番椒、青辣椒、白菜、蘿蔔、萵苣。

  4. 水果類:小紅莓、杏子、蘋果、草莓、葡萄。

  5. 全穀類:亞麻仁。

  6. 其他來源:葛粉、茶(茉莉、綠茶、烏龍或紅茶)

  • 大豆和亞麻仁的類黃鹼素含量已達到藥用濃度,比其他植物高出1000倍。葛粉排第三名。

  • 越硬的豆腐(例如:豆腐乾)所含的類黃鹼素越多。

  • 每天吃一杯煮熟的豆類,連續3星期後,LDL(壞膽固醇)可降低20%,而且任何種類的豆子都行。不過,為了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是分成午、晚餐各吃半杯豆子。

  • 味噌湯裡面通常有加豆腐、蔬菜、洋蔥、青蔥、香菇、海苔或海帶芽、魚肉、柴魚片等等,是一道非常營養又美味的佳餚。但是,記得味噌要選擇低鹽的。

  • 儘量避免食用油炸處理過的大豆製品,例如:油豆腐、油炸豆皮、油炸豆支等等。這也是素食者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回到快速索引

少量好的脂肪:非常重要的章節,請務必參考認識脂肪酸

 

吃八分飽:肚八分

  • 吃八分飽的原則可以幫助減少過量的卡路里。胃的伸展受體需要20分鐘才能告訴大腦你有多飽。當你放下筷子20分鐘後,你會覺得更飽,如果吃到100 %的飽,那你每一餐就有20%的過量。你的胃必須每次伸張一些,以容納這額外的食物。那麼,下一次你必須吃更多才會有相同的飽足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 細嚼慢嚥:食物進入胃裡,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來進行消化分解的工作,它會把食物分解成最小的單位,例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等,然後送到小腸進行吸收的工作。接著小腸會把這些營養份溶入血液中,然後在傳送到肝臟儲存或全身需要的地方去利用。所以,用餐一段時間後,血糖濃度就會逐漸上升。而當血糖值升高到相當程度後,飽食指令便會傳送到大腦,告訴我們「營養夠了,請停止用餐吧!」。通常,我們接到這個指令時,就會覺得「肚子已經飽了」,不會再繼續進食了。可是,如果吃得太快的話,往往就會在第一道飽食指令尚未送達前,就已經吃進過多的食物了。

  • 減肥良方:細嚼慢嚥可以減少實際攝取的食量,具有節食減肥效果,因為食物經細嚼後產生的食糜(食物+唾液),其體積遠大於未細嚼的食物,所以不必吃很多實質的食物就可以產生飽食感。

  • 尊敬食物:由於對滋養我們的食物缺乏應有的尊敬,所以才會匆忙草率地吞下去。如果你曾經被魚刺梗在喉嚨而經歷過吞嚥困難的痛苦,你才會體會到尊敬食物的真義,也才能明瞭細嚼慢嚥的重要性。細嚼可以過濾食物中的雜質,例如魚刺、蟹殼、骨頭、毛髮、砂子、芭樂籽、鍋刷鋼絲、塑膠紙等,筆者甚至吃到釘書針。

  • 解毒功能:唾液裡面含有可以抑制致癌物質的成分。

回到快速索引

運動:

  • 每日最低運動量:

 

  1. 20分鐘柔軟運動。(可充當暖身運動)例如:體操、瑜珈。

  2. 30分鐘有氧運動。例如:慢跑、競走、爬山。

  3. 5~10分鐘無氧運動(重量訓練),不得超過45分鐘。例如:伏地挺身、舉重。

  4. 20分鐘靜坐冥想:「冥想」已被證實可以幫助降低壓力帶來的皮質醇濃度過高的現象。

  • 現代人的文明病:

 

  1. 少走路:腳底缺乏足夠的按摩→內臟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內臟鬆弛軟弱→身體開始虛弱→老化提早出現

  2. 少咀嚼:多吃精製食物→下巴變小不發達→牙床太小→牙齒排列不整齊→咀嚼功能不良→對腦的刺激減少→腦功能不彰→老化提早出現

  3. 少搬物:較重的大型物都委託工人搬運→不常使用足腰→背肌腹肌軟弱→無法擁有良好的姿勢→腰痛出現→臀部下垂→骨質疏鬆→老化提早出現

  • 對忙碌的人而言,似乎永遠無法騰出一段固定而且充裕的時間來從事運動。但是,對悠閒的人而言,卻寧可把時間花在閒聊、睡覺或其他娛樂上。兩者都不約而同地說沒有時間做運動。其實,兩者都沒有認知到運動的必要性,當然,他們也沒有從運動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 運動的必要性:俗話說:「流水不腐,樞戶不蠹」。如果身體缺乏活動的話,組織就得不到充裕的血液供應,結果就會造成組織病變或壞死。例如:植物人如果不施予肢體活動和按摩,就很容易得到褥瘡。(請參考為什麼一定要運動?

  • 運動的好處:

 

  1. 加強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血液循環順暢。

  2. 運動的節奏可以舒緩腦波、消除緊張。

  3. 鍛鍊肌肉可以幫助脂肪的燃燒。

  • 運動的樂趣:如果無法使運動產生樂趣甚至覺得無聊乏味的話,運動習慣就無法建立。

回到快速索引

過度運動的後遺症過猶不及

  • 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適度的運動為每周3次、每次30~40分鐘的有氧運動,高強度與太密集的有氧運動(每周5次以上,每次40分鐘以上),反而會讓免疫力下降。因為運動時身體會大量消耗氧氣來產生能量,同時也會產生比平常更多的自由基。對於40歲以上的人,化解自由基的能力已經逐年下降,所以可能會發生自由基傷害。

  • 美國老化醫學學會(American Aging Association)建議:40歲是一個關鍵的年齡,因為40歲以下的人體內化解自由基的酵素的調節功能尚佳,無需顧慮運動的自由基問題,但是40歲以上的人最好避免做太過激烈的運動,以免造成自由基傷害。另外,也要多服用抗氧化物,如β-胡蘿蔔素(維他命A的前驅物質)、維他命C維他命E硒Se、鋅Zn,以及各種青菜水果,來化解體內過量的自由基。

  • 如果你流大量的汗或運動時無法輕鬆談話,那你就可能是運動過度了。

回到快速索引

運動時所需的能源:

  • 身體有兩種製造運動所需能量的系統,分別為「無氧系統」和「有氧系統」,兩者都會燃燒醣類,但是只有「有氧系統」最後才會大量燃燒脂肪。因為分解脂肪需要大量氧氣,而且脂肪分子難以分解,身體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大約20分鐘】去充分啟動脂肪燃燒循環系統。

  • 無氧系統(又稱乳酸系統):通常高強度的激烈運動能量需求過大,心臟來不及運送足夠的氧氣給活動中的肌肉,於是身體就透過「無氧解醣反應」來分解事先儲備的醣類以提供能量,醣類分解的結果會產生大量乳酸堆積在肌肉中,造成肌肉酸痛和抽筋(停止呼吸去做運動也是採用無氧系統的解醣反應)。這些堆積的乳酸要等到氧氣送達後才能進一步代謝。

  • 有氧系統:只有當運動的能量需求低到足以讓心臟來得及提供充分氧氣給活動中的肌肉時,有氧系統才會發生作用,亦即是呼吸稍快,但不至於喘不過氣來的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主要是由有氧系統來供給燃料,醣類和脂肪皆可提供燃料給此系統。正常情況下,有氧運動時間不超過20分鐘時,能量的供應仍然以事先儲備的醣類為主。

  • 有氧耐力運動:只有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時,才會由醣類為主轉成以脂肪為主來供給能量。所以,要有效率地消除脂肪就必須採取低強度且持續20分鐘以上的有氧耐力運動,例如散步、慢跑、體操、蛙泳。

  • 運動時,主要能源的消耗次序是:肌肉中的肝醣→血液中的葡萄糖→肝臟中的肝醣→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但是,並非要等到醣類100%消耗完畢後才轉換成燃燒脂肪,而是初期先以消耗醣類為主,脂肪為輔。大約20分鐘後,醣類開始不足時才慢慢轉變成以脂肪為主,醣類為輔。例如:開始步行時,醣類與脂肪的消耗比例是65%:35%,走到20分鐘時,醣類與脂肪的消耗比例為1:1,如果繼續走到80分鐘時,醣類與脂肪的消耗比例就反過來變成35%:65%,如果再繼續走的話,脂肪的消耗比例會愈來愈高,相對地,醣類則會愈來愈少。

回到快速索引

最適合燃燒脂肪的每分鐘心跳數(BPM):(220-年齡)×0.7

  • 運動的強度一般都以每分鐘心跳數(BPM)來衡量。依據臨床實驗結果,成人每分鐘心跳數不應超過(220-年齡),此一數值即是成人每分鐘最高心跳數(Maximal BPM)。如果超過就是表示運動已經過度了,此時應立即降低運動的強度,否則會有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註:可添購脈搏手錶來幫助控制每分鐘的心跳數。)

 

  1. 20歲=140次/分鐘

  2. 30歲=133次/分鐘

  3. 40歲=126次/分鐘

  4. 50歲=119次/分鐘

  5. 60歲=112次/分鐘

  6. 70歲=105次/分鐘

  7. 80歲=98次/分鐘

 

肌肉與脂肪:

  • 脂肪是能量最佳的貯存方式。並非只有吃高脂食品才會貯存脂肪,吃進醣類和蛋白質的食物也能轉換成脂肪。由於脂肪的燃燒是在肌肉中完成的,因此,只要在運動中把脂肪引進肌肉裡面消耗掉,食用適量的脂肪也沒關係。問題是在什麼狀況下才會把脂肪送進肌肉裡燃燒而不會送進倉庫裡貯存?關鍵就在血糖值。如果血糖值在150毫克以下就會指示脂肪送進肌肉裡燃燒;如果血糖值在150毫克以上則會指示脂肪送進倉庫貯存。

  • 如果飯後約30分鐘後能夠出去散散步或輕鬆地活動身體,血糖值就會迅速下降,進而驅使脂肪送進肌肉裡燃燒。反之,如果飯後再吃甜點或睡覺,則必然發胖。

  • 肌肉越多,分泌的腦內嗎啡越多,也越能燃燒脂肪。問題是如何不讓肌肉隨年齡而衰減?答案是經常的運動。

 回到快速索引

總     結

  • 讀完以上的資料,或許你會點頭同意這些關於健康飲食的論點。但是,你仍然很難馬上就拋開舊有的飲食習慣。因為,你可能只讀過幾篇研究報告而已,你的頭腦可不會這麼簡單就被說服了。如果這次您又錯過了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機會,那就實在太可惜了!站長建議您從現在開始不妨大量閱讀有關營養學的研究報告,然後藉由這些大量的資訊來不斷給自己洗腦,這樣你才有可能讓自己完全相信「食物是最好的藥!」。一旦完全相信後,包括顯意識和潛意識都完全相信,那麼你才有可能自願地建立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習慣。

  • 為什麼會說建立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而不直接套用琉球人的飲食公式呢?那是考慮到個別差異的體質問題。而這種個別差異偏偏又是每個人必須親自去探索的問題,別人是很難代勞的。

  • 對大多數人而言,「琉球人的飲食公式」仍是極佳的選擇,掌握住它的精髓,再配合其他的因素,就能帶來長期的健康。而所謂「琉球人的飲食公式」的精髓濃縮如下:

 

  1. 五低一高(低卡路里、低糖、低鹽、低脂、低蛋白、高纖)

  2. 低卡路里:八分飽

  3. 低脂:精通各種脂肪的利弊

  4. 高纖:少吃加工精製的食物

  5. 正確的食物比例

  6. 食物種類要少量多樣

  • 加分與減分:用食物去調節身體的方法,是屬於根本的療法,但也是長期的療法。正確的食物絕對是對健康加分的,只是成果不一定馬上就可以見到,有時候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把以前失衡的狀況調整回來。如果你沒有認知到「飲食是長期的療法」,你就會失去耐性而焦躁不已。但是,如果你的病情正在急速惡化,當然不允許你慢慢地處理。這種急症一定要配合醫生,用藥或外科的力量去治療。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採取什麼方式治療,也不管你的病情是否樂觀,請你不要忘記:正確的食物絕對是對健康加分的,而錯誤的食物只會讓你墮入惡性循環而已!

  • 健康的秘訣:

 

  1. 正確的飲食〈琉球人的飲食公式〉

  2.  優質的睡眠(包括:冥想)

  3. 適當的運動〈重點:保持暢通的體液循環、深穩的呼吸、富有彈性的脊椎、靈活的關節〉

  4. 正面的思想

  5. 良好的人際關係〈 愛、包容、寬恕、犧牲奉獻、分享〉

  6.  

 

  • 廣結善緣,其樂無窮。筆者深信:「個人的智慧結晶是全人類的資產!」,所以,歡迎拷貝複印,分享給需要的人。

回到快速索引

 

歡迎加入琉球長壽俱樂部!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life/life2/okinawa.htm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待「病態建築」 胸悶頭痛想睡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6/29 04:11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都會區勞工每天工作量往往超過八小時,長時間處在大樓封閉型的室內空間,到下午就經常昏昏欲睡,還有人會感到胸悶、頭痛,這很可能是室內空氣品質出了問題,「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 SBS)」已然成為現代職場的新隱憂。

 

北市半數工作場所 空氣品質糟

 

台北市勞工局勞動檢查處長許明倫說,大台北地區工作場所約有五成有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通風不良等問題。他表示,都會區勞工長時間處於大樓封閉型的室內空間活動,室內常不通風,也沒有日曬,室內人口密度過多,即可能累積危害健康的因子。

 

許明倫指出,要判斷室內空氣品質,可以參考環保署九十四年公告「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其中,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代表著空氣通風指標,只要超過一千ppm建議值,即可能讓人感到不舒適。

 

勞檢處檢查員李士弘說,現在辦公大樓設計多為玻璃帷幕及中央空調系統,最常見到因中央空調未設回風裝置,雖然室內空氣有循環裝置,卻未送進新鮮空氣交換;另外,位在舊式大樓地下室的辦公室,空氣流通欠佳,也會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飆高。

 

中央空調辦公室 須設回風裝置

 

李士弘指出,長時間待在油漆、建材含高量甲醛揮發氣體所污染的空間,同樣也會產生「病態建築症候群」的不適症狀,最常見的是新裝潢好的辦公室內,有油漆及防水塗料、木板黏膠等散發出的揮發性氣體或甲醛,至於有人在工作場所會點芳香精油、噴灑消毒清潔劑等,都可能成為室內空氣污染源,影響健康。

 

李士弘建議,一般辦公室最好開窗保持通風,如果是採中央空調形式,須加裝回風裝置;現在也有企業特別設計,員工刷卡機一旦偵測出室內人數過多,空調設備會自動啟動,送進更多新鮮空氣。

 

勞檢處提供檢測服務

 

對於新裝潢好的辦公空間,可利用午休或下班時間,將門窗打開,讓氣體揮發;也可在室內擺設綠色盆栽,並避免用芳香精油或噴灑芳香劑作為改善空氣品質的方式。

 

台北市勞檢處已提供「職場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服務,接受企業申請診斷空氣污染數值,並提供改善建議,電話:02-2597-8933。

前幾個月,有一位看診的客戶常會抱怨,進到辦公室,只要待超過十五分鐘,馬上會感覺頭暈、頭痛、胸悶、吸不到空氣,一定要把門打開,甚至加電扇,這種身體缺氧情形才會改善,這即是很典型的病態建築症候群的案例。

病態建築症後群,原文為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主要是個人的身體不適症狀產生與所處的空間有關,尤其是辦公室。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三成的新建築或者新裝潢屋可能與SBS有關,SBS大部分與室內空氣品質有關。這些導致室內空氣品質惡化的經常是過熱、空氣流通與否及空調系統所引起。其他像是建築材質本身散發出來的有毒污染物,諸如大家熟知的甲醛及其他有機溶劑等等,室內霉菌、某些辦公器材產生過量的臭氧導致,缺乏新鮮空氣的導入或者沒有將空氣適當的過濾或排除等等。

改善的方法,必須針對來源來處理,因此,加強對外空氣的通風、交換率、過濾舊空氣、減少空調使用、減少有機溶劑產生及減少過敏原(像是抑制霉菌等等,大部分的霉菌滋生與空調系統與飲水系統有關)的任何改善方式都能儘量使用上,現在推廣的綠建築設計目標都是在朝減少SBS做努力。另外加芳香劑、或精油,只會讓空氣越來越糟。在去除異味或甲醛,其實有些光觸媒的產品可以輔助做不錯的改善,這些光觸酶不需插電,算是節能省電又能淨化空氣的好幫手。

要監控建築物的空氣品質到底合不合格,國內建議以室內CO2濃度來作為指標,超過1000 ppm,即代表室內空氣品質堪慮。目前政府勞工單位提供空氣品質測試及改善建議,關心職員健康的企業主,不妨多利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w!iG0B7fSWFRtHpEcCkQDomRU1lFw-/article?mid=18582

linlinchin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